• kǒu
  • dāi
  • d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ǒu dāi mù dùn

成语解释:见“口呆目瞪”。

成语出处: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惊讶的场合

繁体字形:口獃目鈍

英文翻译:Dullness of speech

口呆目钝的意思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呆:1.傻;愚蠢:痴呆。2.不灵活;死板:呆头呆脑。两眼发呆。3.同“待(dāi)”。注:呆4.旧读ái,此义又作“騃”。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騃”作为“呆(ái)”的异体字处理。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呆”统读dāi,而“騃”并无dāi音,故不将“騃”作为“呆(dāi)”的异体字。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钝:1.不锋利(跟“快、利、锐”相对):刀钝了,要磨一磨。成败利钝。2.笨拙;不灵活:迟钝。鲁钝。3.姓。

成语评论

当人们形容一个人反应迟钝、说不出话时,常会用到"口呆目钝"这个成语。比如同事小李在会议上被突然点名发言,他张着嘴半天没说出话,就像被按了暂停键——这就是典型的"口呆目钝"。那么,这个成语到底适合用在哪些场景呢?

其实生活中处处可见类似情境。记得去年校庆活动上,主持人临时让老校长即兴讲话。老校长举着话筒愣住十几秒,眼镜片后的眼睛不停眨动,台下观众都跟着屏住了呼吸。这种因意外状况导致的短暂失语状态,正是"口呆目钝"最生动的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目瞪口呆"有什么区别呢?仔细观察会发现,"口呆目钝"更强调语言能力的暂时缺失,而"目瞪口呆"侧重面部表情的夸张。比如看到魔术师把鸽子变成玫瑰花,观众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是前者,看到火山喷发吓得合不拢嘴则是后者。

我常觉得这个成语像面镜子,照出我们面对突发状况的真实反应。上周陪孩子参加诗词比赛,当评委临时要求用英文解释"床前明月光",那个原本滔滔不绝的小选手突然卡壳的样子,让我想起职场中遇到领导突击检查时的自己。或许我们都需要准备些"语言急救包",避免关键时刻出现这种可爱的窘态。

语言专家研究发现,人类面对压力时平均需要7秒组织语言。下次遇到需要快速反应的场合,不妨先做个深呼吸。就像学骑自行车总会经历几次摇晃,语言表达也需要不断练习。毕竟,"口呆目钝"只是成长路上的小插曲,而非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