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ǒu jiǎo fēng qíng
成语解释:口头表示的情爱。
成语出处:清·李渔《比目鱼·联班》:“那些用小钱的主子,只还他些口角风情罢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口头示爱
繁体字形:口角風情
英文翻译:Oral style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角:[jiǎo]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犀角。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竞赛:角斗。2.角色:名角儿。主角儿。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口角风情”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很贴近生活。举个例子:老张和小李在茶馆里斗嘴,一个说“你这茶泡得像刷锅水”,另一个回“那也比您煮的‘墨水’强”,旁边人听了哈哈大笑——这就是典型的“口角风情”。既没有火药味,又透着机灵劲儿,像打乒乓球似的你来我往。
有人可能要问:“这不就是耍嘴皮子吗?”其实不然。去年公司年会上,市场部小王拿着销售数据开玩笑:“咱们这个月业绩像坐过山车——上个月还在山顶,这个月直接扎进隧道了。”财务老周马上接茬:“隧道尽头有光啊,会计刚把备用金算明白了。”这种对话既化解了尴尬,又给团队打了气,可比板着脸说教强多了。
另一个疑问:“现代人用微信聊天,还能展现口角风情吗?”看看这个例子:闺蜜发消息“我又胖了三斤”,你回“这说明咱家的电子秤终于学会四舍五入了”。既没有违心夸赞,又巧妙化解了对方的焦虑。这种文字游戏可比简单发个笑脸有意思得多。
依我看,口角风情就像做菜放调料——用好了提鲜,用多了齁人。前些天看直播,有个主播把观众说“滤镜开太大”硬拗成“您这双眼自带美颜功能”,结果被吐槽“油腻”。所以说,分寸感最重要。就像老北京茶馆里的相声演员,包袱抖得响不响,全看火候拿捏。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是压力大的环境,人们越需要这种语言艺术。记得去年项目赶工时,同事盯着电脑嘟囔“代码写得像蜘蛛网”,组长路过接了句“那咱就当盘丝洞的齐天大圣呗”。原本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动,键盘声都轻快了几分。这种即兴的幽默,有时候比咖啡还提神。
说到底,口角风情不是逞强斗狠,而是给日常对话加点“跳跳糖”。下次遇到朋友说“最近总失眠”,不妨试试“这说明你的脑细胞在值夜班搞创作呢”。保不准对方扑哧一乐,话题就拐到更有意思的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