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ǒu jiǎo shēng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这样骂人的时候却是口角生风,不再有‘这个是’的打搅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说话
繁体字形:口角生風
英文翻译:fluent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角:[jiǎo]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犀角。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竞赛:角斗。2.角色:名角儿。主角儿。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口角生风”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咱们先看个场景:公司例会上,小张面对领导的突然提问,笑着回应:“您这问题问得妙,我刚好准备了三个方案。”只见他逻辑清晰、对答如流,同事小李偷偷竖大拇指:“你这张嘴真是口角生风啊!”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会说话吗?和普通的口才好有啥区别?”关键在于“生风”二字。就像武侠片里高手出招带起的劲风,口角生风更强调语言带来的感染力。比如社区调解员王阿姨,能把闹矛盾的夫妻说得破涕为笑,邻居都说:“她往那儿一站,话还没出口,气氛就先暖了三分。”
职场新人小刘有次搞砸了汇报,却用自嘲化解尴尬:“我这PPT做得像抽象画,得亏各位都是懂艺术的。”原本紧张的局面瞬间轻松,主管后来评价:“年轻人最难得的不是不犯错,而是懂得口角生风地化解问题。”这种即兴应变能力,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要说现代社会最需要哪种技能,我会投“把专业术语说成人话”一票。就像那个给奶奶解释5G的工程师:“好比您家菜篮子,以前装十斤菜要跑三趟,现在一趟就能装三十斤。”这种化繁为简的表达,才是接地气的口角生风。
观察发现,真正擅长沟通的人有个共性:他们像太极高手借力打力。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大妈最有发言权:“您家这白菜水灵得像十八岁姑娘,便宜两毛就当给我闺女随份子?”这话说得摊主乐呵呵让了价,还白送两根小葱。
语言从来不是独角戏。就像小区门口修车的老赵,总能把等待修车的时光变成故事会。他的绝活是用汽车零件打比方:“离合器就像两口子过日子,得找准结合点。”来修车的人常常带着烦恼来,揣着明白走。
最近读到个有趣研究:人在放松状态下,语言创造力提升40%。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朋友聚会时总有人妙语连珠。上周同学会上,班长提起当年糗事:“还记得咱们翻墙买宵食被保安追吗?现在看监控都4K高清,青春果然糊得刚刚好。”满座会心大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会说俏皮话容易,能说到人心坎里难。就像好的厨师懂得火候,会沟通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文火慢炖,什么时候要猛火爆香。下次遇到棘手对话时,不妨想想:此刻该往话里撒点幽默的盐,还是倒点真诚的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