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ě jiàn yī bān
成语解释: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繁体字形:可見一斑
英文翻译:remarkable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斑:在具有某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夹有的另外颜色的点、条纹:红斑。雀斑。斑竹。斑马。
“可见一斑”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从一片斑点就能看出整体”,常用来比喻通过局部现象推测全貌。比如,同事小李刚入职时总主动整理共享文档、帮忙调试设备,有人私下议论:“这点小事也抢着做,太爱表现了。”但领导却说:“小李对细节的关注可见一斑,项目交给他更放心。”果然半年后,他负责的模块BUG率全组最低。
为什么说细节能反映整体?就像拼图缺角会影响完整画面,工作中的微小习惯往往暴露思维模式。某次产品评审会上,设计师小王坚持把按钮颜色从“#4682B4”改为“#4169E1”,旁人觉得较真,但上线后用户点击率提升12%。原来两种蓝色在手机屏幕的显色度差异,正是他通过200次AB测试验证的结果。
朋友阿杰有次约会迟到半小时,女生直接拉黑了他。他委屈道:“不就一次迟到吗?”可女生发现:他的微信头像还是三年前旅游照,朋友圈里全是游戏截图——这些生活碎片是否在传递某种信号?就像破案时,侦探会根据墙上的划痕推断房屋年龄,我们也在不自觉中通过零散信息拼凑他人画像。
我个人常在地铁观察乘客:捧着《人类简史》的眼镜小哥,背包侧袋插着折叠伞和消毒湿巾;刷短视频的外卖骑手,头盔贴着女儿幼儿园得的贴纸。这些瞬间如同万花筒的碎片,当我们放下“以偏概全”的警惕,反而能捕捉到更立体的真实。就像透过枫叶的脉络想象整片森林,关键在于是否愿意走出“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
最近帮邻居照顾绿植时发现,琴叶榕向阳面叶片比背光面厚0.3毫米。植物尚且懂得根据环境调整生长策略,或许“可见一斑”的真正价值,在于提醒我们:每个片段都是动态变化的切片。就像看云识天气,既要看懂眼前的积雨云,也要记得抬头望望整个天空的流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