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üè
  • kuī
  • b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üè kuī yī bān

成语解释: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同“略见一斑”。

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答南列卿陈我度》:“孤虽不肖,其于人之贤否,略窥一斑,内不敢任爱憎之私,外不轻信誉之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大致地看到事物某部分

繁体字形:畧窺一斑

英文翻译:catch a glimpse of

略窥一斑的意思

略:1.简单(跟“详”相对):大~。粗~。~图。~读。这个提纲写得太~了。2.简单扼要的叙述:史~。事~。节~。要~。3.省去;简化:从~。省~。中间的部分~去不说。4.略微:~知一二。~有所闻。他的成绩比我~好一些。5.计划;计谋:方~。策~。谋~。战~。雄才大~。6.夺取(多指土地):侵~。攻城~地。

窥: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管中窥豹。2.暗中察看:窥探。窥测。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斑:在具有某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夹有的另外颜色的点、条纹:红斑。雀斑。斑竹。斑马。

成语评论

略窥一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小王第一次参加部门会议,听到同事讨论“项目预算要砍掉一半”,立刻在群里发消息说公司要裁员。结果第二天才知道,预算调整的是宣传费用,和人员无关。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略窥一斑”——只看到冰山一角就急着下结论。

为什么人们容易犯这种错误呢?想象你在刷短视频,看到某明星对镜头翻白眼,评论区瞬间炸锅说他耍大牌。可完整版节目里,前一秒主持人刚开了个玩笑,那个白眼其实是笑着翻的。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太习惯用局部代替整体,就像用拼图的一角猜整幅画的全貌。

历史研究中也常有这种情况。考古学家发现唐代墓葬里出现罗马金币,早期学者直接推断“丝绸之路直达长安”。后来更多证据显示,这些金币经过波斯商人转手,可能连墓主人都不知道金币的原产地。这时候再看,最初的结论是不是显得草率?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中完全掌握全局信息几乎不可能。去年我帮朋友参谋买房,看了十几个楼盘还是难下决心,最后发现最合适的房子,恰恰是当初觉得“户型奇怪”的那个。这让我明白,与其纠结信息不全,不如先承认认知局限——就像吃火锅时,总得尝几口才能判断锅底够不够香。

下次遇到复杂问题时,不妨提醒自己:眼前所见或许只是故事的一页。保持适度好奇,留点空间给未知的可能性,就像翻开侦探小说时,别急着在第三章就指认凶手。毕竟世界这本大书,翻页的沙沙声里藏着太多意料之外的转折。

略窥一斑的造句

  1. 造句 宗教对武术之影响于此确可略窥一斑了。
  2. 造句 上位者的可笑之处,我现在也略窥一斑了。
  3. 造句 从两人暧昧的态度和同样泼辣的言辞间可以略窥一斑。
  4. 造句 法师和牧师这两个职业相比隶属永夜议会与地下城的同僚存在着一定劣势,这在提供给林凌挑选的法师专长中便能略窥一斑。
  5. 造句 虽然云清家几代都是这青云山的猎户,但对这座山也只是一知半解,略窥一斑。
  6. 造句 本书绝对是一本很YY的书,如何的YY法,光从书名上就能略窥一斑。
  7. 造句 只见身影忽闪,几个人快速的上飞下奔,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周围30码的雪狐尽数吸引,却没有被近战怪物伤害到分毫,娴熟技术略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