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ǐ
  • dān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ǐ cè dān xīn

成语解释: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成语出处:元·脱脱《宋史·文天祥传》:“人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气节

繁体字形:史筞丹心

英文翻译:Sze Danxin

史策丹心的意思

史:1.历史:史学。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来。2.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3.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类:史书。史部。4.姓。

策:1.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策。2.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策。策问。3.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4.计谋;办法:上策。献策。束手无策。5.谋划;筹划:策反。策应。6.姓。7.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8.用策赶马:鞭策。策马前进。9.拐杖:扶策而行。

丹:1.红色:丹砂(朱砂)︱丹桂。2.中成药剂型之一。多由数种矿物类药物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也有用一般混合方法制成的。常用以配制丸、散或锭等制剂:补心丹。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成语评论

什么是「史策丹心」?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拆开来看,「史策」指历史记载,「丹心」则是赤诚的心,合起来大概形容一种被历史铭记的忠诚精神。比如有人会说:「那位将军一生为国征战,史策丹心,至今被后人传颂。」不过,这种用法在现实中很少见,更像是现代人根据字面组合的新词。

为什么有人会创造这样的成语?可能因为历史故事总需要更丰富的表达。比如提到文天祥的《正气歌》,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典型例子。如果换成「史策丹心」,反而削弱了原句的韵律感,但放在现代文章里倒能引发联想——比如描述一位坚守岗位的医生:「疫情中的白衣战士,用行动写就了当代的史策丹心。」

成语创新是坏事吗?我倒觉得语言本就该流动变化。就像网络用语「逆袭」「接地气」被收录进词典,「史策丹心」或许能成为某种个性化表达。但要注意语境,若在正式文件中生造词汇,容易让人困惑;若在文学创作中巧妙点缀,反而能增加新鲜感。

如何避免滥用这类词语?有个简单方法:写完读三遍。比如想用「史策丹心」时,换成「青史留名」或「碧血丹心」是否更合适?前者强调结果,后者侧重精神,而新词可能两者都想包含。这就像做菜,传统调料够用时不需硬加新佐料,但偶尔创新或许能碰撞出特别风味。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下次看到不熟悉的成语时,不妨先查证来源,再思考是否贴合场景。就像种花,老品种有老品种的韵味,新品种也可能开出意想不到的精彩。重要的是让文字真正传递出你想表达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