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è bà yī fāng
成语解释:各:各自;霸:强横占据。指凭借势力各自称霸一个地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地方势力等
繁体字形:各霸一方
英文翻译:Each bully
各:[gè]1.指示代词。a)表示不止一个:世界各国。各位来宾。b)表示不止一个并且彼此不同:各种原材料都备齐了。各人回各人的家。2.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双方各执一词。左右两侧各有一门。三种办法各有优点和缺点。3.姓。[gě]特别(含贬义):这人真各。
霸:1.依靠权势蛮横地欺压群众的坏人:恶霸。2.霸占:军阀混战,各霸一方。3.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春秋五霸。4.指霸权主义:反帝反殖反霸。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各霸一方”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的江湖门派各自占地盘,实际生活中它常用来形容不同势力或个体在各自领域占据优势、互不干涉的状态。比如一条街上两家奶茶店,一家主打果茶,一家专做奶盖,各自吸引不同顾客,也算“各霸一方”。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不直接竞争,反而要“各占山头”呢?
答案其实藏在资源分配的逻辑里。举个例子,手机行业里,某品牌专注拍照功能,另一家钻研游戏性能,消费者按需求选择,厂商也避免了“硬碰硬”。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内耗,又让市场更丰富。就像大自然里的生态位分化,老虎不会和鱼抢地盘,各自找到生存空间才能长久共存。
不过现实中完全“各霸一方”的情况并不多见。就像小区门口的超市和生鲜店,看似卖不同商品,其实都在争夺家庭消费预算。这时候的“势力范围”更像动态平衡——既要保持特色,又要警惕他人越界。这种微妙的竞争关系,反而推动着商家不断优化服务。
从个人发展角度看,职场中的“各霸一方”现象更值得玩味。技术岗和行政岗看似井水不犯河水,但当公司推行数字化转型时,懂技术的行政人员就拥有了跨界优势。这说明所谓的“地盘”不是固定疆域,更像是流动的价值区间,关键在找到不可替代性。
观察身边现象会发现,真正持久的“霸主”往往具备两个特质:要么把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像老字号的独门手艺;要么保持开放兼容,像网红书店既卖书也办展览。这给我们启发:与其盲目扩张地盘,不如先筑牢自己的价值根基。当你在某个领域真正站稳脚跟时,所谓的“势力范围”自然会向外延伸。
回头看这个成语,它不仅是竞争策略的描述,更像生存智慧的隐喻。就像森林里的大树不会抢夺灌木的阳光,草原上的斑马不与长颈鹿争食树叶,找准定位比盲目扩张更重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建立自己的“一方天地”,或许比四处征战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