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hèn jiǔ quán
成语解释:指抱怨而死,在地下还带着怨恨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只因去寻吴瑞庵,遂被功名耽延岁月,归来迟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含恨九泉
英文翻译:Nine springs of hatred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恨:1.仇视;怨恨:仇恨。恨之入骨。2.懊悔:悔恨。遗恨。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泉:1.泉水:温泉。矿泉。清泉。甘泉。2.泉眼。3.钱币的古称:泉币。4.姓。
“含恨九泉”这个成语,常让人联想到未了的心愿或深深的遗憾。比如《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前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典型例子——他至死都无法接受诸葛亮比自己更胜一筹,这种“不服输”的执念,最终化作了九泉之下的叹息。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遗憾会强烈到跨越生死?其实这背后藏着人性对“未完成”的本能抗拒。就像现代职场上,某个项目因意外泡汤,负责人离职时反复念叨“如果当时再争取一次资源…”,这种执念与周瑜的悲鸣本质相通,都是对失控结局的不甘。
但换个角度看,“含恨九泉”也在提醒我们:与其让遗憾发酵成永恒的苦酒,不如学会与不完美和解。就像我见过的一位老教师,年轻时错失留学机会,却把遗憾转化为培养上百名留学生的动力。他说:“与其在地下懊悔,不如在地上播种。”这种转化,或许才是对遗憾最智慧的回应。
当遇到类似情境时,不妨试试“遗憾转化三步法”:首先承认情绪合理性,接着寻找可改变的部分,最后将能量投入新方向。毕竟九泉之下的遗憾多是虚构,而活在当下的我们,永远握着改写剧本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