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wū rěn gòu
成语解释:忍受屈辱。
成语出处:《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等
繁体字形:含汙忍垢
英文翻译:Bear filth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污:1.浑浊的水,泛指脏东西:粪污。血污。去污粉。2.脏:污水。污泥。3.不廉洁:贪官污吏。4.弄脏:玷污。污辱。
忍:1.忍耐;忍受:忍痛。2.狠心;硬着心肠:忍心。残忍。
垢:1.污秽;肮脏:蓬头垢面。2.脏东西:油垢。牙垢。泥垢。3.耻辱:含垢忍辱。
“含污忍垢”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脏乱的环境,但它真正的含义却和“忍辱负重”相似,指的是为了某个目标默默承受屈辱或压力。比如古代名将韩信,年轻时曾从屠夫的胯下钻过,旁人笑他胆小懦弱,但他后来却成了刘邦麾下的大将——这种“含污忍垢”的选择,究竟算智慧还是无奈?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样的隐忍吗?举个例子,职场新人小张被上司当众批评方案“幼稚可笑”,他压下反驳的冲动,默默记下反馈,三个月后反而凭借改进后的方案获得晋升。这种表面看似吃亏的行为,实则是为了长远发展主动“吞下眼前的苦药”。
但忍耐是否总值得提倡?我曾见过一位亲戚,为了家庭和谐不断迁就家人的无理要求,结果长期压抑导致健康受损。这让我意识到:含污忍垢需要清晰的边界。就像弹簧被压到极限会崩断,人的承受力也需留有弹性空间。
有趣的是,某些行业反而在重新定义这个词。比如互联网公司的“灰度测试”,允许新产品带着缺陷上线,通过用户反馈持续优化——这种“主动接纳不完美”的策略,或许正是新时代的“含污忍垢”。当暂时的妥协成为前进的跳板,忍辱就转化成了智慧。
观察地铁早高峰的上班族,有人被踩到脚也报以微笑,有人因碰撞就破口大骂。前者未必懦弱,后者未必勇敢。生活的褶皱里藏着无数微小选择,或许真正的成熟,在于区分什么时候该据理力争,什么时候该“让子弹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