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chǐ dài fā
成语解释: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成语出处:《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类
繁体字形:含齒戴發
英文翻译:Wearing hair with teeth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戴:1.把东西加在头、脸、颈、胸、臂、手等处:戴帽子。戴眼镜。戴红领巾。戴手套。2.头上顶着;承当着:披星戴月。戴罪立功。3.拥护;尊敬:爱戴。感戴。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含齿戴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古人常说:“含齿戴发之人,岂能不知廉耻?”这里的“含齿戴发”其实就是指“身为人类”——毕竟有牙齿、有头发是人的基本特征。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作为人,怎么能没有羞耻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复杂的词形容“人”呢?其实这和古代的语言习惯有关。比如《左传》里提到:“含齿戴发之民,皆受天地之恩”,这里的“含齿戴发”既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又暗含了“人类应感恩自然”的深意。这种表达方式既有画面感,又能引发思考。
现代人还能用这个成语吗?当然可以!比如在家庭场景中,父母可以这样教育孩子:“你已经是含齿戴发的小大人了,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种说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文化韵味,又让道理更容易被接受。不过要注意场合——如果用在公司会议上说“各位都是含齿戴发的精英”,反而会显得刻意。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人模人样”有什么区别?虽然两者都描述人的外表,但“含齿戴发”更侧重强调“作为人类的基本条件”,而“人模人样”常带有讽刺意味。比如《红楼梦》里贾政训斥儿子:“你虽含齿戴发,行事却如顽童!”这里就不能替换成“人模人样”。
在我看来,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活化石。它们提醒我们:生而为人,不仅要满足生物特征,更要具备基本道德。就像今天说“别把学历当摆设”一样,古人用“含齿戴发”告诫后人:别空有人的皮囊,却丢了人的本心。下次遇到需要强调责任感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