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āi sì mù jī
成语解释:见“呆若木鸡”。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呆板
繁体字形:獃佀木鶏
英文翻译:dumbstruck
呆:1.傻;愚蠢:痴呆。2.不灵活;死板:呆头呆脑。两眼发呆。3.同“待(dāi)”。注:呆4.旧读ái,此义又作“騃”。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騃”作为“呆(ái)”的异体字处理。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呆”统读dāi,而“騃”并无dāi音,故不将“騃”作为“呆(dāi)”的异体字。
似:[sì]1.像;如同:似是而非。何其相似乃尔。2.副词。似乎;好像:似属可信。貌似有理。3.胜过;超过:人民的生活一天好似一天。[shì]〔似的〕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表示和某种事物、情况相像:瓢泼似大雨。飞也似跑去。像别人都不知道似。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哎哟,你说“呆似木鸡”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咱们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小明考试时盯着最后一道数学题,眼睛直勾勾盯着卷子,手里的笔转了三圈愣是没下笔——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呆若木鸡”吗?你懂的,这种时候脑子就像断网的电脑,转不动啊转不动。
等等,这成语到底是夸人还是损人啊?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古人原意是夸人修炼到极高境界后的淡定状态,但咱现在用起来嘛,多半是形容人反应迟钝。比如说老张在部门会议上被领导点名发言,整个人突然定住,嘴巴张得能塞鸡蛋,这时候同事准会偷笑:“瞧瞧,老张又呆若木鸡了!”
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这种状态未必是坏事。记得上周我蹲在花鸟市场看斗鸡表演吗?那只冠军鸡全程纹丝不动,眼神跟扫描仪似的盯着对手。这可不就是成语原本的意思?说白了,关键时刻的镇定自若反而能震慑对手,这种“呆”其实是种大智慧。
依我看啊,现在这个短视频刷不停的年代,“呆似木鸡”反倒成了稀缺品质。你看地铁里人人都忙着刷手机,要是有人能对着窗外发会儿呆,说不定还能发现平时忽略的街景呢。这算不算新时代的“呆若木鸡”?反正我觉得偶尔放空大脑,比时刻紧绷着强多啦!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前天邻居家小孩玩拼图,坐在那儿两小时没挪窝,他妈急得直跳脚。要我说,这种专注劲儿不就是“呆若木鸡”的正面教材吗?现在的娃能静下心专注做事,可比满屋子乱窜强百倍。所以说啊,同一个成语,关键看用在什么语境下。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们生活中谁没当过几回“木鸡”?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大脑空白,面对重要抉择时的举棋不定,说白了都是人之常情。重要的是别被这种状态困住,该动的时候还得支棱起来。就像老话说的,木头鸡也得有扑棱翅膀的时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