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ū bù jǐ xī

成语解释:形容吓得来不及喘气。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眯不给抚,呼不给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恐惧等时

繁体字形:嘑不給吸

英文翻译:Not breathing

呼不给吸的意思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给:[gěi]1.交付,送与:给以。送给。献给。2.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3.替,为:给大家帮忙。4.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5.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jǐ]1.供应:供给。补给。给养。自给自足。2.富裕,充足:家给人足。

吸:1.生物体把液体、气体等引入体内(跟“呼”相对):呼吸。深深地吸了一口气。2.吸收:吸墨纸。吸尘器。3.吸引:吸铁石。4.姓。

成语评论

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呼不给吸”的情况?这个成语听起来陌生,但它生动描绘了人们在高压环境下的真实状态。比如连续加班的白领,刚处理完客户投诉电话,新项目方案又塞到眼前,这时常会产生“连呼吸都顾不上”的窒息感。

究竟什么是“呼不给吸”?它并非传统成语,更像是现代人创造的情景化表达。想象跑步机上不断加速的跑者,当传送带速度超过体能极限,急促呼吸反而跟不上运动节奏,这种生理与环境的错位感,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个词语的内涵。

职场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策划师李芳在广告提案日前夜,既要修改PPT又要协调设计组,还要应付突发客户需求。她形容当时的感受:“就像被扔进滚筒洗衣机,转得头晕目眩却停不下来。”这种多线程工作模式,容易让人陷入“呼吸紊乱”的恶性循环。

如何破解这种困境?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呼吸缓冲区”。就像潜水员需要定期浮出水面换气,我们可以用番茄工作法切割任务,每25分钟强制休息5分钟。某互联网公司实施“静默星期三”制度,当天禁止会议安排,员工反馈工作效率反而提升30%。

值得思考的是,“呼不给吸”是否必然伴随负面效应?极限运动员在突破生理阈值时,反而会进入专注的心流状态。适度压力能激发潜能,但持续超负荷运转就像长期屏住呼吸,终将导致机体损伤。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频率,或许比单纯追求效率更重要。

观察地铁早高峰的人群,那些边啃早餐边回邮件的身影,何尝不是当代社会的集体写照?当我们学会在湍急的生活河流中搭建换气浮标,或许就能把“呼不给吸”的窘迫,转化为“张弛有度”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