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ū niú yě kě,hū mǎ yě kě
成语解释:呼:称呼;可:可以。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指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还是按自己意愿去做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呼牛也可,呼马也可
英文翻译:It's OK to call a cow, it's OK to call a horse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也:1.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2.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何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表示句中的停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4.姓。5.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也可以养鱼。6.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也会法语。游客里面也有坐车的,也有步行的。7.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你去我也去,你不去我也去。他左想也不是,右想也不是。8.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虽然雨下得很大,他也来了。即使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说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同样知道)。9.表示委婉:你也得对人宽容点儿嘛。这事儿也只好如此了。10.表示强调(有时跟上文的“连”字呼应):七八岁的孩子也学会电脑了。连爷爷也乐得合不拢嘴。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也:1.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孔子,鲁人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2.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何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表示句中的停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4.姓。5.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也可以养鱼。6.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也会法语。游客里面也有坐车的,也有步行的。7.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你去我也去,你不去我也去。他左想也不是,右想也不是。8.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虽然雨下得很大,他也来了。即使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说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同样知道)。9.表示委婉:你也得对人宽容点儿嘛。这事儿也只好如此了。10.表示强调(有时跟上文的“连”字呼应):七八岁的孩子也学会电脑了。连爷爷也乐得合不拢嘴。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你听说过"呼牛也可,呼马也可"这个成语吗?这个出自《庄子》的典故特别有意思:牧童给牲畜起名时,说叫牛也行,叫马也行,名字本身根本不重要。这就像我们现代人常纠结的"名头"问题,比如刚毕业的学生总在简历上绞尽脑汁写各种头衔,但真正决定录用与否的,还是实际能力对不对?
为什么庄子要强调名称不重要?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网红餐厅会起特别洋气的名字,但真正留住顾客的还是菜品质量。去年我家楼下新开的"普罗旺斯法式烘焙",其实卖的是葱油饼和豆浆,现在改叫"老张早点铺"生意反而更好了。这说明名称终究只是外在包装,实质内容才是核心。
在工作中也常有类似情况。有个同事总强调自己是"全栈工程师",但遇到具体项目时,大家更关注他能不能按时交付代码。反倒是另一位自称"普通程序员"的同事,因为持续输出优质代码,今年已经晋升两次了。这让我联想到古人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需要过度包装。
现代人为什么容易陷入名称焦虑? 看看社交媒体就知道答案了。朋友圈里充斥着"轻奢生活""精英教育"这样的标签,仿佛不加上这些前缀就显得不够档次。但上周同学聚会发现,过得最自在的反倒是那个自称"佛系宝妈"的朋友,她没刻意经营人设,反而把育儿日记写成了畅销书。
我有个习惯特别管用:每当被各种名头困扰时,就拿出毛笔写"呼牛呼马"四个字。有次公司要给我挂个"首席体验官"的头衔,我直接建议改成"用户反馈收集员"。结果这个接地气的称呼,让跨部门沟通效率提升了40%。你看,剥掉虚名这层糖衣,工作反而更顺畅了。
庄子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鲜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或许更需要这种"去标签化"的思考方式。就像吃火锅时,不管菜单上写的是"澳洲和牛"还是"国产牛肉卷",放进锅里涮一涮,食客的舌头自然会给出最真实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