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ǐn tóu píng zú
成语解释: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众情颠倒,品头论足,纷纷如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品頭評足
英文翻译:make frivolous remarks about sb . 's appearance
品:1.物品:商品。产品。战利品。2.等级:上品。下品。精品。极品。3.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4.种类:品种。品类。5.品质:人品。品德。6.辨别好坏;品评:品茶。这人究竟怎么样,你慢慢就品出来了。7.吹(管乐器,多指箫):品箫。品竹弹丝。8.姓。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评:1.评论;批评:短评。书评。获得好评。评一部电影。2.评判:评分儿。评选。评一评谁写得好。3.姓。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品头评足”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办公室里小王穿了件新衬衫,几个同事围上来一边摸布料一边讨论颜色是否显黑,甚至有人调侃“这衣服像超市促销款”。这种对他人衣着细节的过度点评,就是典型的“品头评足”。
为什么人们总忍不住评价他人?心理学研究显示,快速判断他人是大脑的原始本能。就像邻居阿姨看到年轻人染粉发会说“像鹦鹉成精”,表面是关心,实则是用自己的标准丈量世界。但换个角度想,如果被评价的是自己,谁会喜欢这种“关心”呢?
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市场部汇报方案时,李经理反复挑剔PPT字体大小、动画效果,对核心策略却提不出建设意见。这种舍本逐末的挑刺行为,往往暴露了评价者自身的认知局限。真正专业的反馈应该像园丁修剪枝叶——既修整形状,更关注植株健康。
网络时代这种现象更值得警惕。某美食博主发做菜视频,弹幕里却充斥着“指甲太长不卫生”“围裙款式老土”等无关评论。数据显示,38%的网民承认曾在网上随意评价陌生人外貌。这种躲在屏幕后的肆意评判,像在游乐场打地鼠游戏——看似解压,实则暴露判断力缺失。
个人认为,适度的审美讨论能促进交流,但把个人偏好当真理强加于人,就像硬要给彩虹规定标准色卡。下次想评价他人时,不妨先问自己:这话能否帮对方变得更好?如果不能,或许沉默比开口更有智慧。毕竟,包容不同形态的美,才能看见更辽阔的世界。
当我们在讨论衣着妆容时,真正在讨论什么?或许是对安全感的寻求,或是价值观的隐形较量。就像茶道中有“一期一会”的哲学,对待他人形象差异,何不以遇见独特风景的心态来欣赏?放下丈量他人的尺子,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