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ǐn
  • t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ǐn tóu tí zú

成语解释:亦作“品头论足”。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乱发议论

繁体字形:品頭題足

英文翻译:make frivolous remarks about sb . 's appearance

品头题足的意思

品:1.物品:商品。产品。战利品。2.等级:上品。下品。精品。极品。3.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4.种类:品种。品类。5.品质:人品。品德。6.辨别好坏;品评:品茶。这人究竟怎么样,你慢慢就品出来了。7.吹(管乐器,多指箫):品箫。品竹弹丝。8.姓。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题:1.题目:命题。练习题。文不对题。出了五道题。2.写上;签上:题诗。题字。题名。3.姓。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成语评论

品头题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耳熟,但很多人可能分不清它和“评头论足”的区别。其实“品头题足”属于误传,正确说法是“评头品足”或“评头论足”,意思是过分挑剔细节、对他人指指点点。比如同事穿了条新裙子,有人盯着裙边线头说“这做工太粗糙”,却忽略裙子整体搭配的用心,这就是典型的“评头品足”。

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这种行为?背后藏着两种心理:一是通过挑刺获得优越感,二是用细节批评掩盖自己的不安。就像有人笑话邻居院子杂草多,其实自己家的花盆早就枯死了——批评别人成了保护自尊的盾牌。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有了新变化。社交媒体上常见“键盘侠”对着网红照片逐像素找瑕疵,从发际线到指甲形状都要分析。但换个角度看,适度的细节讨论也能成为专业领域的助力。比如文物修复师“评头论足”瓷器裂纹走向,设计师挑剔海报像素精度,这时候的“挑剔”反而成了精益求精的表现。

我曾亲眼见过两种极端:朋友因为被吐槽“手机型号太旧”而不敢参加同学会;也有创业者靠着客户对包装设计的200条差评,把产品销量提升了三倍。这让我意识到:他人的评价就像超市试吃品,尝一口可以,但别让它决定你买什么菜。

下次遇到有人对你“评头品足”,不妨试试“三秒法则”:先用1秒分辨对方是否善意,再用1秒判断建议是否合理,最后1秒决定要不要把这话装进口袋。毕竟人生不是选美比赛,比起别人眼中的“标准答案”,自己穿着舒服的鞋才走得远。

街头巷尾的议论声永远不会消失,但我们可以选择戴上什么样的耳塞。有人用幽默化解尴尬——就像那位被说“发际线高”的程序员,干脆把工位名牌改成“聪明绝顶”;也有人用行动打破偏见,就像体重超标却拿下攀岩冠军的姑娘。这些鲜活的故事,或许比成语本身更有说服力。

"品头题足"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