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ōng
  • táng
  • xi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ōng táng dà xiào

成语解释:指满屋子人一起大笑起来。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哄堂大笑

英文翻译:set the whole room roaring with laughter

哄堂大笑的意思

哄:[hǒng]1.哄骗:你这是哄我,我不信。2.哄逗,特指看(kān)小孩儿或带小孩儿:奶奶哄着孙子玩儿。[hōng]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哄传。[hòng]吵闹;开玩笑:起哄。一哄而散。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笑容。微笑。眉开眼笑。哈哈大笑。2.讥笑:耻笑。见笑。笑他不懂事。3.姓。

成语评论

哄堂大笑”这个词,到底怎么用才合适?举个例子:小明在班会上模仿班主任说话,结果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连班长都憋不住笑出了眼泪。这个场景里,大家的笑不是偷偷摸摸的,而是整个空间突然爆发出笑声,这就是“哄堂”的精髓。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哄堂”这个词?比如公司开策划会时,小李突然吐槽老板的口头禅:“这个方案嘛...还要再想想。”他惟妙惟肖的语调让整个会议室笑作一团。这时候用“哄堂大笑”,是不是比单纯说“大家全笑了”更有画面感?确实,这个成语自带的声场效果,能把集体欢笑的场景瞬间激活。

我曾在社区活动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八十岁的张爷爷讲年轻时追奶奶的故事,说到翻墙被狗追时,活动室里的老人小孩都笑得前仰后合。这种跨代际的欢乐共鸣,正是“哄堂大笑”最生动的注解。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原本严肃的场合突然被幽默打破的情境,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欢乐炸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词和“捧腹大笑”有什么区别?上周邻居家孩子把洗发水当酸奶喝,事后模仿当时苦着脸吐泡泡的样子,让整个小区广场充满笑声。这种全体参与的、带有空间感的欢笑,用“哄堂”就比“捧腹”更贴切——毕竟捧着肚子可能是个体行为,而哄堂是群体效应。

要说这个成语的现代适用性,视频会议的年代其实更凸显其价值。上周我们部门线上开会时,王姐家的猫突然跳上键盘,把总监的PPT切成了表情包合集。虽然隔着屏幕,但此起彼伏的笑声通过耳机传来,竟也达成了另类的“哄堂”效果。可见只要存在群体互动,这个诞生于古代学堂的成语依然鲜活。

语言的魅力在于能定格瞬间。当笑声像波浪般在空间里扩散,当陌生人的嘴角因为同一件事同时扬起,“哄堂大笑”便成了最恰如其分的表达。这种集体欢愉的传染力,或许正是我们面对生活压力时,最珍贵的解药之一。

哄堂大笑的造句

  1. 造句 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2. 造句 小刚的故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3. 造句 小猴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4. 造句 文艺晚会上,他上台做了一个滑稽动作,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5. 造句 她今天打扮得不伦不类的,一踏入教室便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6. 造句 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7. 造句 他那火烧眉毛的样子容貌面容,激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8. 造句 突然很怀念那些和同学们一起哄堂大笑的日子......
  9. 造句 大李擅长讲笑话,时常妙语连珠,谈言微中,引得哄堂大笑。
  10. 造句 他在讲台上说错了一句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