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ū sāng zhe liǎn
成语解释: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不高兴的样子
繁体字形:哭喪着臉
英文翻译:put on a long face
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诉。放声大哭。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着:[zhe]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着话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着。茶几上放着一瓶花。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着。步子大着点儿。快着点儿写。手可要轻着点儿。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着。沿着。朝着。照着。为着。[zhuó]1.穿(衣):穿着。吃着不尽。2.接触;挨上:附着。着陆。不着边际。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着笔。着眼。着手。着色。着墨。不着痕迹。4.着落:寻找无着。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zháo]1.接触;挨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感受;受到:着风。着凉。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着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着了。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着了。打着了。猜着了。5.入睡:一上床就着了。[zhāo]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着儿。支着儿。2.同“招3”4.放;搁进去:着点儿盐。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咱们就这么办!
脸: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脸。洗脸。2.(脸儿)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鞋脸儿。3.情面;面子:丢脸。不要脸。4.(脸儿)脸上的表情:笑脸儿。把脸一变。
“哭丧着脸”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看一个场景:小明因为考试不及格,回家时耷拉着脑袋,嘴角下垂,整张脸像被霜打过的茄子。妈妈一开门就说:“别哭丧着脸了,下次努力就行!”——这里的“哭丧着脸”生动地描绘了小明垂头丧气的模样,还带着点夸张的幽默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愁眉苦脸”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形容人情绪低落,但“哭丧着脸”更强调表情的僵硬和呆板,仿佛脸上戴着张悲伤面具。比如同事熬夜改方案后满脸倦容,你可以调侃:“别哭丧着脸啦,甲方已经通过了!”这种语境下既化解尴尬,又传递了轻松氛围。
生活中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化解紧张局面。上周在超市看到个小男孩因为摔碎鸡蛋不知所措,收银员阿姨笑着逗他:“小男子汉哭丧着脸干嘛?来帮我收拾‘蛋花汤’吧。”孩子破涕为笑的样子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语言真能像橡皮擦,轻轻抹去那些皱巴巴的情绪。
不过要注意使用场合。朋友失业时若说“别整天哭丧着脸”,可能适得其反;换成“我懂你现在很难,咱们慢慢想办法”会更暖心。成语就像调味料,放对了能提鲜,放多了反而呛人。
有段时间我也爱用这个词调侃自己。熬夜加班后照镜子,对着黑眼圈自嘲:“这张哭丧脸都能去演悲剧了。”没想到这句玩笑成了减压妙招——当你能笑着描述困境时,问题似乎就变小了。说到底,表情管理不只是控制面部肌肉,更是调节心态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