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ēn zhū tǔ yù
成语解释: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文才好
繁体字形:噴珠吐玉
英文翻译:Spray bead and spit jade
喷:[pēn](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喷泻。喷泉。喷药水。火山喷火。[pèn]1.果品、蔬菜、鱼虾等大量上市的时期:对虾喷儿。西瓜正在喷儿上。2.开花结实的次数;成熟收割的次数:头喷棉花。绿豆结二喷角了。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喷珠吐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文采飞扬、妙语连珠。比如:“小张在辩论赛上喷珠吐玉,引经据典的发言让评委频频点头。”这样的场景是否让你联想到那些特别会说话的人?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它强调的是语言的质量而非数量——就像珍珠和美玉一样珍贵,每一句话都经过打磨。比如一位老教师讲课,能把复杂的物理公式讲得像故事般生动,学生们会说:“王老师的课堂简直是喷珠吐玉,枯燥的知识都变得有趣了。”
再来看个生活化的例子。社区里组织垃圾分类宣讲会,李阿姨用顺口溜教大家记分类口诀:“干湿要分开,能卖拿去卖。厨余单独放,有害单独埋。”邻居们笑着称赞:“您这真是喷珠吐玉,比宣传册好记多了!”这说明什么?好的表达不在于用多华丽的词藻,而在于能精准传递信息。
或许你会疑惑:“为什么用‘珠玉’作比喻?”这其实暗含传统文化对语言的珍视——古代文人常把佳句比作珍宝。就像我们刷短视频时,偶尔会看到科普博主用三句话讲清量子力学,弹幕里立刻飘过“这才是真正的喷珠吐玉!”,可见这种表达方式在今天依然有生命力。
个人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喷珠吐玉”的能力更显珍贵。毕竟谁不喜欢听既有趣又有料的表达呢?下次准备工作报告时,不妨试着把数据报表转化成故事线,或许你的发言也能成为同事眼中的“珠玉之言”。不过要注意,如果为了显摆文采而堆砌辞藻,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就像往奶茶里猛加珍珠,喝到最后只剩甜腻了。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觉得脱口秀演员的段子算不算现代版的喷珠吐玉?毕竟他们要在三分钟内既抛出笑点又传递观点,这种语言艺术和古人吟诗作对时的斟字酌句,本质上都在追求精准而优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