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o
  • tiān
  • h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áo tiān hǎn dì

成语解释:见“嚎天动地”。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极端悲痛

繁体字形:嚎天喊地

英文翻译:cry bitterly

嚎天喊地的意思

嚎:1.大声叫或哭:狼嚎。2.同“号(háo)”。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喊:1.大声叫:喊口号。2.叫(人):你去喊他一声。3.称呼:论辈分他要喊我姨妈。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有人问:“嚎天喊地”这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小孩摔碎了妈妈最爱的花瓶,蹲在地上边哭边喊:“怎么办啊!妈妈回来要骂我了!”——这种夸张的哭喊动作配上慌乱的表情,是不是很符合“嚎天喊地”的场景?

但问题来了:嚎天喊地只能用在悲伤的场合吗?其实不然。比如公司会议上,同事老张因为方案被否,突然拍桌子喊:“这项目不做公司就完了啊!”虽然他的情绪更接近愤怒,但那种捶胸顿足的模样,同样能用“嚎天喊地”来形容。这说明成语的使用关键在于表现“情绪外放”的状态,而非特定情绪类型。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人还常用这个成语吗?我观察到,网络时代人们更倾向用“戏精附体”“咆哮式表演”等新词,但“嚎天喊地”在描写传统戏曲表演时依然鲜活。比如京剧《白蛇传》里白素贞寻夫时甩着水袖的哭腔,就是教科书级的嚎天喊地式演绎。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处在于画面感。试想《西游记》里猪八戒被妖怪抓走时,躺在地上蹬腿大叫的场景,文字未到而声先至。这种语言张力,正是汉语成语历经千年仍具生命力的明证。

最后值得注意:使用时要避免刻板印象。比如描写女性悲痛时慎用,容易强化“女性就该情绪化”的偏见。好的语言应用,既需准确传达意象,也要保持对现实的敏感度。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情绪强烈外显”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就像个自带扩音器的语言工具,能让读者瞬间听见你笔下的声音。

"嚎天喊地"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