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ū tiān hǎn dì
成语解释:提高嗓门又哭又叫。
成语出处: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公堂上三十棍打下来,大人都要哭天喊地,他小小年纪却一声不哼。”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悲痛
繁体字形:哭天喊地
英文翻译:cry bitterly
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诉。放声大哭。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喊:1.大声叫:喊口号。2.叫(人):你去喊他一声。3.称呼:论辈分他要喊我姨妈。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哭天喊地”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或绝望的状态,但你知道它的实际使用场景吗?比如老张家的菜地被暴雨冲毁后,他蹲在地头捶胸顿足,邻居们都说他“哭天喊地像丢了魂似的”。这里既体现了真实的痛苦,也暗含行为过激的意味。
为什么人们会用这么夸张的成语?其实这反映了汉语的生动性。当老王在单位竞聘落选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捶桌子,同事私下议论“至于哭天喊地么”,这时候成语就承担了双关功能——既描述行为,又隐含评价。
在影视剧中常见这样的镜头:妇人抱着生病的孩子冲向医院,边跑边喊“救救我的孩子”。弹幕就会飘过“哭天喊地演得好真实”的评论。这种用法既认可演技,也暗示观众对过度戏剧化表演的微妙感受。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像面哈哈镜。去年社区改造砍了二十年的老槐树,李奶奶抹着眼泪说“跟要了我老命似的”,年轻人觉得夸张,但对她而言确实像失去老朋友。情绪表达本就没有标准刻度,关键在于理解背后的情感逻辑。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正在发生语义漂移。短视频里有人为摔碎手机壳“哭天喊地”,弹幕却都在哈哈哈。当极端表达成为娱乐素材时,成语原本的悲剧色彩反而转化成了喜剧效果,这种语言演化现象值得玩味。
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情绪表达?隔壁单元的小夫妻吵架,妻子气得在楼道里跺脚,大爷劝道:“有事说事,别光会哭天喊地”。这句话点出了关键:情绪宣泄之后,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就像台风过境后,老张最后还是默默扛着锄头去整修菜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