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c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dé sān cóng

成语解释: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礼教

繁体字形:四惪三従

英文翻译:Four virtues and three obediences

四德三从的意思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竖,直。2.古同“”,放任。

成语评论

四德三从”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其实是古代对女性行为规范的概括。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则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比如《红楼梦》里贾母对孙辈的教导,常被看作四德的体现:“女孩子总要懂些针线,说话得体才好。”这种观念在当时被视为“贤良淑德”的典范。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老规矩现在还有意义吗?举个反例——现代职场妈妈既要工作又要顾家,早就不符合“三从”中“既嫁从夫”的设定。但换个角度看,四德里强调的沟通技巧(妇言)和自我管理(妇容),放在今天反而是人际交往的加分项。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老一辈人夸姑娘“懂事”,多少还带着四德的影子;年轻人更在意“独立自信”。有次听邻居阿姨念叨:“现在姑娘家学编程比学绣花强多了。”这句话恰巧点破了时代变迁——旧标准在消解,新价值在生长。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四德三从像件过时的衣裳,拆开看布料,有些还能改造成新装。比如“妇功”强调的动手能力,转化到现代可以是生活技能的学习;“从父从夫”的束缚,则可以转化为对家庭关系的理性思考。毕竟,任何时代都需要找到责任与自由的平衡点。

最近读《曾国藩家书》,发现这位晚清名臣给女儿的信里也提妇德修养。但有趣的是,他同时鼓励女儿读书识字。这说明即便在传统框架下,人的认知也会随实践发生微妙变化。就像现在常说的“批判性继承”,对待历史概念不必全盘否定,而是提取可用的内核。

说到底,四德三从就像一面老铜镜,照见的是某个阶段的社会面貌。今天的我们不必按图索骥,但了解这些概念,反而能更清楚看到文明演进的轨迹。当00后女孩在科技竞赛中夺冠,当单亲妈妈创业成功,这些鲜活的故事正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注解。

"四德三从"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