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í tiān fá shù
成语解释: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占元保境有责,回天乏术,请查照前电,任命萧耀南为湖北督军,或可挽回危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已无法挽救的局势或病情严重
繁体字形:迴天乏術
英文翻译:unable to make improvements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乏:1.缺乏:乏味。贫乏。不乏其人。2.疲倦:疲乏。解乏。走乏了。人困马乏。3.没力量;不起作用:乏话。乏煤。贴乏了的膏药。
术:[shù]1.技艺:技术。艺术。武术。学术。不学无术。2.方法:战术。权术。心术。3.古代城市中的道路。[zhú]1.〔白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入药。2.〔苍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入药。[shú]古同“秫”,黏高梁。
“回天乏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比如你可能会听到有人说:“这家公司连年亏损,管理层尝试了各种改革,但市场环境恶化加上内部矛盾激化,终究是回天乏术。”这里的问题来了:为什么明明努力了,结果还是无法改变?其实答案藏在成语的四个字里——“回天”比喻扭转局面,“乏术”则点明缺乏有效方法。当问题积重难返时,光靠努力可能已无法逆转趋势。
再举个更日常的例子:老张的爷爷突发重病送医,医生检查后摇头说:“病情拖得太久,现在已是回天乏术了。”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现代医学这么发达,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点在于“时机”。就像灭火要在火苗阶段,治病也要抓住黄金抢救期。错过了最佳干预节点,再高明的医术也难起死回生。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不仅能用在严肃场景里。比如朋友买股票被套牢,自嘲道:“大盘跌成这样,我这持仓算是回天乏术了。”看似玩笑话,其实藏着智慧——它提醒我们认清形势的重要性。与其在注定失败的事情上死磕,不如及时止损,把精力转向新方向。这种思维转换,或许正是成语给现代人的启示。
有人可能会疑惑:“回天乏术”是不是完全否定努力的价值?其实不然。就像台风来临前加固房屋,预防远比补救更重要。成语更多是警示我们:要在问题萌芽期就积极应对。最近看到社区改造案例,原本脏乱差的老街区因为居民早期参与规划,反而焕发新生——这恰好说明,把握干预时机才能避免走到“乏术”的困境。
从个人视角来看,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生中的选择节点。年轻时总以为“拼命就能改变一切”,后来才懂得,有些事就像握不住的沙,与其攥紧不如扬了它。比如考研三次失败后转型做自媒体,反而找到新天地。这或许就是“回天乏术”的另一层深意:承认局限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把力气花在更有希望的地方。
最后看个历史案例:明朝崇祯皇帝面对内忧外患,即便勤政到衣带渐宽,终究未能挽救王朝倾覆。史学家评价“非不努力,实属回天乏术”。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当系统性问题累积到临界点,个人的努力就像螳臂当车。但换个角度看,这种认知反而能让人放下执念,学会在不可为时优雅转身,把经验转化为下一程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