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ó kùn mín qióng
成语解释: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繁体字形:國困民窮
英文翻译:Poor country and poor people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困:1.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为病所困。想当年当(dàng)无可当,卖无可卖,真把我给困住了。2.控制在一定范围里;围困:困守。把敌人困在山沟里。3.困难:困苦。困厄。4.疲乏:困乏。困顿。5.疲乏想睡:你困了就先睡。6.睡:困觉。天不早了,快点困吧。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国困民穷”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国家陷入困境,百姓生活贫困。它常用来描述一个社会在经济、政治或自然灾难等多重压力下,整体陷入低迷的状态。比如:“战乱后的国家,基础设施瘫痪、粮食短缺,真正是国困民穷的真实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国困民穷”的局面?其实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举个现代的例子——如果一个国家长期依赖单一产业(比如石油出口),一旦国际市场价格暴跌,财政收入骤减,社会福利无法维持,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最终导致民生艰难。这时候用“国困民穷”来形容,既贴切又形象。
但这里有个问题:这个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大灾难”背景下?不完全对。比如某地突发洪水,导致农田被毁、工厂停工,虽然全国整体经济稳定,但局部地区短期内也可能出现“国困民穷”的特征。这说明成语的应用场景可以灵活延伸,核心在于抓住“整体困境与个体贫困相互交织”的特点。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社会还会出现“国困民穷”吗?从历史规律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如今全球协作加强,科技手段也更丰富,比如疫情期间各国通过货币政策和产业补贴缓解危机,这说明“国困民穷”并非无法逆转的绝境,关键看应对措施是否及时有效。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大的启示在于提醒我们“未雨绸缪”。比如北欧国家常年储备应急基金,加拿大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这些举措本质上都是在避免陷入被动局面。与其等到“国困民穷”时补救,不如提前建立风险缓冲机制——这或许是成语背后更深层的智慧。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是时代的镜子。“国困民穷”作为历史沉淀的词汇,在当代依然能引发共鸣,恰恰说明人类始终在应对相似的挑战。但换个角度看,如今全球减贫成果远超过去,医疗技术能快速应对疫情,这些进步也让我们对化解困境更有信心。或许未来某天,这个成语会更多用于历史研究,而非现实描述——这或许才是最值得期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