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 qióng cái jìn
成语解释: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民窮財儘
英文翻译:the means of the people have been used up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财:1.钱和物资的总称:财产。财物。理财。2.姓。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民穷财尽”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历史书里的老黄历,但放到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比如某地连续遭遇自然灾害,政府救灾资金迟迟不到位,农民种的庄稼全烂在地里,小商贩的店铺也被洪水冲垮。这时候人们感叹:“再这么下去,真要民穷财尽了!”这时候有人会问:为什么救灾不及时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其实这就像家里漏水时没人修屋顶,等房子塌了才着急——预防机制和应急响应的缺失,往往会让小问题滚雪球般演变成大危机。
换个现代场景,某互联网公司疯狂烧钱扩张,三年换了五套商业模式。员工天天加班却拿不到年终奖,投资人的钱像打水漂一样消失。财务总监拿着报表直摇头:“再这么折腾,公司离民穷财尽不远了。”这里藏着个关键问题:企业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很多时候是决策者把“增长速度”当成了唯一目标,就像开车只看仪表盘不管油箱,等到彻底熄火才发现连修车钱都没了。
我邻居老王的故事更接地气。他去年跟风炒股,把准备买房的首付全投进去,结果遇到市场震荡,现在天天泡面度日。他媳妇气得直骂:“照你这么折腾,咱们家真要民穷财尽了!”这时候有个细节值得注意:普通人该如何避免这种困境?我的观察是,很多人把“理财”等同于“发财”,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风险管控,就像登山者不系安全绳还嫌背包太重。
再看国际案例,某个依赖旅游业的小国,疫情期间游客量暴跌80%,街头到处是关门歇业的店铺。经济学家警告说:“如果找不到新经济支柱,整个国家可能走向民穷财尽。”这里引发思考:单一经济结构有多危险?就像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遇到颠簸时连缓冲的稻草都没有。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国家后来发展起了远程办公产业,反而开辟了新出路。
说到个人观点,我发现“民穷财尽”不仅是经济概念,更是种生存状态。有个开餐馆的朋友,疫情期间坚持不裁员,哪怕自己抵押房子发工资。别人都说他傻,他却说:“要是员工都民穷财尽了,我这餐馆就算活着也没滋味。”这种选择背后,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树,地下根系越深,地上才能扛得住风沙。
最后来看这个成语的现代启示。当直播带货的主播喊着“家人们赶紧下单”,当商家用“限时折扣”制造焦虑时,我们是不是也在被某种形式的“民穷财尽”裹挟?真正的财富可能不在于账户余额,而是保有清醒的判断力——就像老船工说的,既要会看风向,更要懂得什么时候该收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