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ng jīng xián xiàng
成语解释: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成语出处:《荀子 富国》:“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聖君賢相
英文翻译:harmonious relation among emperor and his ministers
圣:1.最崇高的:圣地。神圣。2.称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圣手。诗圣。3.指圣人:圣贤。4.封建社会尊称帝王:圣上。圣旨。5.宗教徒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圣经。圣灵。6.姓。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贤: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圣君贤相”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领导者与辅佐者之间的理想配合。比如,有人讨论历史时会说:“唐太宗与房玄龄、魏征的关系,堪称圣君贤相的典范——皇帝善于纳谏,大臣敢于直言,这种默契让贞观之治成为可能。”这里的关键在于,好的决策需要上位者的胸襟和下位者的胆识共同作用。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圣君贤相”的模式吗?其实这个成语揭示的协作逻辑依然适用。某科技公司的案例就很有意思:创始人制定“技术普惠”的愿景(圣君),而CEO将战略拆解成可落地的步骤(贤相),这种组合让企业三年内用户量翻倍。可见,目标与执行力的匹配在任何时代都至关重要。
再看家庭教育中的类比。曾有家长分享:“我和孩子他爸分工就像微型版的圣君贤相——我负责把握教育方向,他专注研究教学方法,孩子反而比那些父母都抢着指挥的家庭成长得更顺利。”这提醒我们,角色定位清晰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圣君贤相不等于“明君依赖贤臣”的单向关系。战国时期秦孝公与商鞅的故事就很有启发性:君主提供改革空间,臣子推动具体变法,但商鞅最终因失去保护而遭反噬。这说明权力结构中的平衡艺术,远比表面上的“明主忠臣”更复杂。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值得现代人借鉴的是“动态适配”的理念。就像篮球比赛中,再厉害的中锋也需要控球后卫配合,组织中的领导者与执行者必须根据形势调整互动方式。与其追求完美的“圣”或“贤”,不如培养及时补位的意识和能力。
当我们在职场中遇到决策难题时,不妨自问:此刻团队更需要“圣君”的方向把控,还是“贤相”的方案细化?去年某创业团队的经历印证了这点——他们通过每月轮换项目主导权的方式,让不同成员的特长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最终比固定分工的同行更快完成产品迭代。
或许未来的管理模式,会从强调“圣君贤相”的固定搭配,转向构建灵活的能力矩阵。毕竟在人工智能开始参与决策的今天,人与机器的协作、人与人的配合,都在重新定义“贤”与“圣”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演变,尊重专业、重视协作的核心智慧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