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ì guǎng mín xī
成语解释: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地方大,人烟少
繁体字形:地廣民稀
英文翻译:The land is wide and the people are sparse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稀:1.同“希”:稀少。稀见。2.事物之间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庄稼种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3.含水分多,浓度小:稀盐酸。稀饭。
哎,你别说,“地广民稀”这词儿听着就让人想到那些一眼望不到边的地方。比如新疆的戈壁滩,开车跑半天都见不着几户人家,这可不就是典型的地广民稀嘛!这时候有人可能问:“为啥这些地方人这么少?”说白了,自然条件限制大呗!要么是缺水缺资源,要么是气候太极端,人想扎堆儿生活都难。
不过话说回来,地广民稀的地方就没好处了吗?当然不是!你瞅瞅内蒙古的草原,牧民们虽然住得分散,但人家守着大片草场,养牛羊、搞旅游,照样活得自在。这不就是“人少资源多”的优势嘛?所以啊,地广民稀未必是缺点,关键得看怎么用对路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好奇:“现代社会这么发达,能不能改变这种局面?”依我看,科技确实能帮上忙。比如青藏高原上,现在用无人机送货、卫星网络通讯,就算住得再偏也能和外界联系。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把这些地方都填满人,反而可能破坏生态平衡——所以这事啊,还得讲究个“适度开发”。
我个人倒是挺喜欢这种地广民稀的感觉。你想啊,大城市里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偶尔去西北转一圈,天高地阔的,连呼吸都顺畅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也得看个人性格——有人就爱热闹,你让他住草原上,保准三天就憋得慌!所以说,地广民稀的地方就像个天然筛选器,留下的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主儿。
最后扯句实在的,咱们国家现在搞西部开发,不就是想在地广民稀的地方挖潜力吗?修铁路、建基站,这些基础设施到位了,说不定哪天沙漠里也能长出智慧城市。不过这事急不得,得慢慢来,毕竟老祖宗说过:“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