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ì guǎng rén xī
成语解释: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地方大,人烟少
繁体字形:地廣人稀
英文翻译:with much land and few people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稀:1.同“希”:稀少。稀见。2.事物之间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庄稼种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3.含水分多,浓度小:稀盐酸。稀饭。
哎哟,你别说,“地广人稀”这成语听起来就有种辽阔又带点寂寞的画面感。比如咱们国家的大西北,有些地方开车跑半天都见不到一个村子,那真叫“地广人稀”啊!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这些地方人这么少呢?嘿嘿,说白了,自然条件限制呗!要么是干旱缺水,要么是交通不便,人自然就往更适合生活的地方扎堆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地广人稀”也不全是缺点。举个例子,像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虽然人口密度低,但矿产资源丰富得让人眼馋。这时候问题来了:人少的地方是不是就发展不起来?那可不一定!科技一进步,无人机勘探、自动化采矿早就让“无人区”变成“宝藏区”了。你瞅瞅,这就是人类智慧的厉害之处!
说到这儿,我得插句个人看法——其实“地广人稀”的地方反而有种独特的魅力。去年我去过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那种天地之间只剩风声的体验,在大城市绝对感受不到。不过嘛,长期定居确实需要点勇气,毕竟买个酱油都得开几十公里车这种事,不是谁都能接受的。
再琢磨一下,这种现象背后还有个挺有意思的规律。你看地球仪,北纬40度以上的高纬度地区普遍人烟稀少,而热带和温带就热闹得多。这说明啥?气候才是决定人口分布的隐形大手啊!但反过来说,随着气候变化和技术突破,说不定哪天北极圈里也能冒出几个新兴城市呢?未来的事儿,谁说得准!
最后聊点实在的,虽然现在大家都爱往大城市挤,但“地广人稀”的区域反而藏着很多机遇。就像蒙古国的草原,虽然人口密度全球倒数,但人家靠着畜牧业和旅游业照样走出特色发展路线。所以啊,关键还是得因地制宜,把“人少”这个特点转化成优势,这才是真正的高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