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i tóu kǔ gàn
成语解释: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埋頭苦干
英文翻译:work with quiet hard application
埋:[mái]1.(用土、沙、雪、落叶等)盖住:埋藏。埋地雷。2.隐藏:埋伏。隐姓埋名。[mán]〔埋怨〕抱怨;责备。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干:[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骨干。2.指干部:调干。干群关系。3.做(事):实干。干活儿。埋头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练。干才。5.担任;从事:他干过厂长。6.事情变坏;糟:要干。干了,钥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牵连;涉及:干连。干涉。相干。5.追求(职位、俸禄等):干禄。6.水边: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馏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干。葡萄干儿。豆腐干儿。把萝卜晒成干儿。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干。钱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号(háo)。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干妈。干儿子。14.徒然;白:干着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干。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干了他一顿。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干起来了。
“埋头苦干”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很多人用它来形容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把手头的事做完”的状态。比如同事小王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连办公室的绿萝蔫了都没注意到——这大概就是典型的“埋头苦干”。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这种工作方式?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当目标明确且时间紧迫时,专注投入能快速突破瓶颈。就像学生备考时关掉手机刷题,或是作家截稿前闭关码字,这种“暂时屏蔽外界干扰”的状态往往能带来高效率。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状态就像短跑冲刺,适合阶段性突破,却不该成为生活的常态。
我曾在创业公司见过这样的场景:技术团队为了产品上线连续通宵调试,桌上堆满咖啡杯和便利贴,键盘敲击声几乎没停过。这种集体性的“埋头苦干”确实能在短期内创造奇迹,但也容易透支团队精力。有意思的是,这类团队往往会在项目结束后组织团建活动——这说明他们自己也清楚,持续的高压状态需要平衡。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专注工作也有错吗?关键在于“苦干”的分寸把握。我观察过身边的高效人士,他们更擅长“间歇性专注”——比如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全神贯注后主动休息5分钟。这种方式既保留了“埋头”的深度,又通过节奏控制避免陷入“蛮干”。毕竟真正的效率不是比拼谁的工作时长更久,而是看谁能聪明地分配精力。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现在不少年轻人开始反思“苦干文化”。有个程序员朋友就说得有趣:“电脑都需要定期清缓存,何况是人?”这种认知转变其实暗含智慧。当我们在讨论“埋头苦干”时,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把“专注力”变成可再生的资源,而不是一次性消耗品。就像种庄稼,既要深耕细作,也要记得让土地休耕恢复肥力。
回到成语本身,“埋头”是方法,“苦干”是态度,但真正决定结果的往往是藏在背后的策略。就像老木匠做家具,虽然整天低头敲敲打打,但他心里始终装着整体设计图。所以说,聪明的工作方式应该是“眼睛盯着目标,手里干着细节”,既保持专注力,又不失去方向感。毕竟,没有航向的船,任何风都不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