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g
  • wài
  • h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g wài hàn

成语解释: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慕容垂歌辞》:“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非局中之人

繁体字形:墙外汉

英文翻译:amateur

墙外汉的意思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汉:1.汉水:江淮河汉。2.汉族:汉语。3.天河;银河:银汉。4.成年男人:老汉。好汉。5.朝代名。1.(前202—220)。刘邦灭秦后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8—23)。自刘邦称汉王起,包括“新”,史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为曹魏所灭。西汉、东汉合称两汉。2.三国之一(221—263)。刘备建立。在今川、云、贵、渝及陕西南部。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为曹魏所灭。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刘知远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汉。为后周所灭。4.十国之一(917—971)。刘䶮(yǎn)建立。建都广州,国号大越,次年改“汉”,史称南汉。为北宋所灭。5.十国之一(951—979)。刘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国号汉,史称北汉。为北宋所灭。

成语评论

墙外汉”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怪,但把它拆开看就容易理解了。比如老张第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台上专家讨论量子物理,他全程眼神发直,会后偷偷问同事:“他们说的‘波函数坍缩’是新型瑜伽动作吗?”这就是典型的墙外汉状态——面对陌生领域时,就像被无形的知识高墙挡在外面。

有人会问:成为墙外汉很丢脸吗?其实换个角度看,这恰恰是学习的起点。去年我尝试做短视频,连“帧率”和“码率”都分不清,剪辑软件界面像外星控制台。但三个月后,当我能用关键帧做转场动画时,那道墙早就变成了攀登的阶梯。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围墙。邻居阿姨学用智能手机时,对着语音助手喊“小爱同学”的紧张模样;健身教练给新手讲解“离心收缩”时,对方茫然点头的可爱场景。这些瞬间都在提醒:专业领域的门槛,对新人来说就是需要翻越的墙。

值得思考的是:知识高墙真的不可逾越吗?观察那些成功跨界的案例就会发现,墙的高度往往取决于观察角度。程序员转行做烘焙,把算法思维用在面团发酵控制上;语文老师改行做数据分析,文本解读能力反而成为优势。墙里墙外,有时候只是视角差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人能精通所有领域。保持墙外汉的谦逊心态,反而能获得更自由的成长空间。就像站在院墙外看花园,虽然看不清每朵花的细节,却能欣赏到整个景观的轮廓美。重要的是永远保留翻墙的好奇心,和随时准备推门而入的勇气。

下次遇到陌生领域时,不妨笑着承认:“我现在是个墙外汉。”这句话不是终点,而是探索旅程的起点。谁知道呢?或许你擅长的某个技能,就是打开这面墙的万能钥匙。

"墙外汉"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