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én wài hàn
成语解释:指外行人。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竺证悟法师》:“‘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说:‘是门外汉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外行人
繁体字形:門外汉
英文翻译:layman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汉:1.汉水:江淮河汉。2.汉族:汉语。3.天河;银河:银汉。4.成年男人:老汉。好汉。5.朝代名。1.(前202—220)。刘邦灭秦后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8—23)。自刘邦称汉王起,包括“新”,史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为曹魏所灭。西汉、东汉合称两汉。2.三国之一(221—263)。刘备建立。在今川、云、贵、渝及陕西南部。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为曹魏所灭。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刘知远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汉。为后周所灭。4.十国之一(917—971)。刘䶮(yǎn)建立。建都广州,国号大越,次年改“汉”,史称南汉。为北宋所灭。5.十国之一(951—979)。刘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国号汉,史称北汉。为北宋所灭。
“门外汉”这个词儿,听起来是不是带点自嘲又带点亲切?比如朋友吐槽自己:“我连遥控器都修不好,纯纯的电器门外汉!”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啥样的人算“门外汉”?它和“新手”有啥区别?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第一次学打羽毛球,挥拍时球总往天上飞,教练笑着说:“你这动作,一看就是门外汉。”这里的“门外汉”不只是“不会打”,更多是指缺乏基础认知,连规则和发力方式都没摸清。但要是小王跟着练了两个月,动作标准但经验不足,这时候就该叫“新手”了。
有意思的是,当“门外汉”未必是坏事。比如老张退休后突然想学编程,对着代码抓耳挠腮时说:“我这个门外汉,连变量是啥都搞不懂。”可半年后他竟做出了孙子爱玩的数独游戏。这让我想到:所谓专业壁垒,在持续投入面前其实没那么可怕。
有人问:“门外汉”是不是永远成不了行家?还真不一定。去年我邻居大姐,完全不懂装修的她硬是看了一百多个教学视频,现在说起水电改造头头是道。关键就在于愿不愿意把“门外”的状态当作起点,而不是终点。
工作中也常遇到类似场景。新同事对着财务报表发懵:“这些数字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就是天书。”但三个月后,他已经能用数据做业务分析了。你看,从“门外”到“门内”,差的可能只是推门而入的勇气。
换个角度看,“门外汉思维”有时反而是优势。就像完全不懂绘画的人,可能画出打破常规的作品;没学过设计理论的素人,偶尔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或许比急着摆脱“门外汉”标签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