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shì qù yǐ
成语解释: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失败
繁体字形:大事去矣
英文翻译:the whole scheme has gone to nought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矣: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矣。悔之晚矣。2.表示感叹:大矣哉。
哎,说到“大事去矣”这个成语,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有点文绉绉的,但其实它特别适合用来形容那些“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场景。比如啊,你辛辛苦苦准备了好几个月的项目,结果突然被甲方叫停,这时候你一拍大腿:“完了,大事去矣!”——对吧?这事儿啊,就跟煮熟的鸭子飞了一样,再挣扎也没用了。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只能用在职场里吗?当然不是!举个例子,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带着八十万大军南下,结果被孙刘联军一把火烧得灰飞烟灭。这时候要是有人问曹老板咋办,他估计也只能摇头叹气:“大事去矣,撤吧!”你看,甭管是战场还是办公室,只要局面彻底崩盘,这词儿都能派上用场。
不过嘛,这里头有个误区得说道说道。有人觉得“大事去矣”就是彻底躺平认输,但其实未必。比如去年我有个朋友创业失败,账上就剩三瓜俩枣了。他当时也念叨“大事去矣”,结果转头就带着团队做起了短视频,现在居然混得风生水起。所以说啊,事儿是黄了,但人还能支棱起来——这大概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小智慧吧?
再往深了想想,现代社会讲究个“快速试错”,其实跟这个成语还挺搭调的。就像咱打游戏似的,这局眼看要输,老手都知道赶紧重开一局比死磕强。职场里那些聪明人遇到“大事去矣”的情况,往往不是哭天抢地,而是麻溜儿调整方向。毕竟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人生哪儿有那么多“必须成”的事儿呢?遇到“大事去矣”的时刻,与其纠结沉没成本,不如学学壁虎断尾求生的本事。记住咯,今天的“大势已去”,搞不好就是明天新故事的开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