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shì yǐ qù
成语解释: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繁体字形:大勢已去
英文翻译:it is all up with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势:1.势力:权势。人多势众。仗势欺人。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势。势如破竹。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势。地势。水势汹涌。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势。大势所趋。5.姿态:手势。姿势。6.雄性生殖器:去势。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以”。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哎呦,您说“大势已去”这成语听着挺悲壮,但说白了就是个“形势比人强”的道理。比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明知粮草不足、士兵疲惫,还是硬着头皮上,结果星落五丈原——这时候你品,你细品,是不是妥妥的“大势已去”?连智多近妖的诸葛丞相都扛不住啊!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只能用在历史场景里吗?当然不是!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王开了十年的早餐店,原本生意红火,结果最近外卖平台兴起,年轻人全跑去点网红奶茶配三明治了。老王一边揉面团一边叹气:“唉,我这手艺再香,也架不住‘大势已去’啊!”您瞧,时代风向说变就变,可不分古代现代。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势已去”真就代表没戏唱了吗?我看未必!就像当年胶卷相机被数码相机淘汰,柯达虽然倒了,但人家富士胶片转头搞起了化妆品和医疗材料。所以说啊,形势可以变,人的活法也能变,关键得学会“见风使舵”嘛!
您可能会问: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该咋办?嘿,这事儿我可有切身体会!去年公司裁员潮,我们部门整个被端了,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结果呢?转行做自媒体反而打开了新天地。所以说啊,“大势已去”有时候就像老天爷给你关上门,但别忘了,他可能正猫在墙角等着给你开扇落地窗呢!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甭管是职场沉浮还是生活起落,看准风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别被“大势已去”四个字困住手脚。就像老话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下一个风口会不会就藏在今天的危机里?咱得把格局打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