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g
  • zh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à jiàng bù zhuó

成语解释: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斫;砍削。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比喻居高位的人不逞小智,不代下司职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公》:“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计,大兵不寇。’”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大匠不斫

英文翻译:A great craftsman does not

大匠不斫的意思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匠:1.工匠:铁匠。铜匠。木匠。瓦匠。石匠。能工巧匠。2.指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宗匠。文学巨匠。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斫:用刀斧砍。

成语评论

大匠不斫”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场景里其实特别有意思。比如一家公司里,技术总监面对下属提交的代码漏洞报告,没有急着亲自上手改代码,而是把团队召集起来,分析问题根源,调整开发流程——这就是典型的“大匠不斫”。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高手不直接解决问题?其实答案藏在成语的后半句里:他们更在意系统性优化而非单点修补。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物业发现总有人乱扔垃圾,保洁大爷没有每天追着捡,反而在业主群发起垃圾分类打卡活动,还联系居委会设置智能回收箱。三个月后垃圾量减少四成,这种“不亲自扫地”的解决方式反而效果更持久。这里藏着另一个思考:真正的“匠人思维”是解决问题,还是消灭问题产生的土壤?

有个容易被误解的关键点:大匠不斫不等于甩手掌柜。就像米其林主厨不会天天切土豆丝,但会花三个月调试酱料配方。去年参观过深圳的无人机工厂,车间主任面对设备故障时,先调出三个月的数据曲线比对,最后发现是湿度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偏差了2度。这种“不动手”背后的功夫,比直接拧螺丝复杂十倍。

当代职场有个有趣现象:越是忙碌的领导者,越容易陷入“亲自斫木”的陷阱。我见过某创业公司CEO连续三个月帮客服回邮件,结果产品迭代完全停滞。后来他调整策略,用自动化工具处理80%常见咨询,省下的时间带着团队做出爆款功能。这或许印证了老庄哲学的现代价值: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选择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需要智慧。

有年轻朋友曾问我:刚入行的新人如何实践这种理念?我的观察是,可以从“十分钟原则”开始。遇到问题时先别急着动手,用十分钟画张思维导图,区分哪些是表象症状,哪些是结构性问题。就像修漏水的水管,高手会先关总闸而不是急着堵窟窿。这种思维训练,或许就是成为“大匠”的起点。

最后想起敦煌壁画的修复故事。真正的修复大师从不直接触碰残缺处,而是通过控制洞窟温度湿度和游客动线来延缓氧化。这种“不干预的智慧”,在追求即时反馈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或许当我们学会在恰当的时候收住双手,反而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