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chī yī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吃惊。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形容非常吃惊
繁体字形:大喫一驚
英文翻译:be startled at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吃: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吃饭。吃奶。吃药。2.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吃老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吃墨。4.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吃掉敌人一个团。拿车吃他的炮。5.承受;禁受:吃得消。吃不住。6.受;挨:吃亏。吃惊。吃批评。7.耗费:吃力。吃劲。8.被(多见于早期白话):吃他耻笑。9.见〖口吃〗。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哎哟,你听说过“大吃一惊”这个成语吗?它可真是生活中常用到的表达!比如,朋友突然告诉你他中了一百万彩票,你瞪大眼睛说:“哇,这可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啊!”这时候,这个成语用起来就特别贴切,对吧?
等等,有人可能会问:“为啥非得用‘大吃一惊’,不用‘吓一跳’呢?”嘿,问得好!其实啊,“吓一跳”更多是瞬间反应,比如突然有人从背后拍你。而“大吃一惊”呢,更强调事情本身超出预期,比如你发现平时低调的同事居然是个隐藏的钢琴大师,这时候用“大吃一惊”就更有画面感啦!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哈。上个月我去参加同学会,十几年没见的老李居然带着自己出版的小说来了。你猜怎么着?全班同学都惊得下巴要掉地上了!这时候要是用“大吃一惊”,可比简单说“好意外”生动多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成语用多了会不会显得夸张?依我看呐,关键要看场合。比如老板突然宣布全员加薪,这时候说“真是喜出望外的大惊喜”可能更合适,但要是用“大吃一惊”反而让人觉得像在吐槽——毕竟谁会嫌钱多呢?所以啊,灵活运用才是王道!
突然想起来,有次我家猫主子把鱼缸里的金鱼捞出来摆成心形,那场面简直让我目瞪口呆。这时候要是用“大吃一惊”,是不是比直接喊“我的天”更有文化气息?不过话说回来,养宠物的人估计早就习惯这种“惊喜”了吧!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语言这东西就是个工具,用对了能让人会心一笑。就像“大吃一惊”这个成语,它就像是给日常对话撒了把芝麻——瞬间香气四溢!下次遇到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不妨试试这个表达,保准能让你的描述更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