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yǎ zhī táng
成语解释: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成语出处:清 袁枚《与陈刺史虚斋》:“未登大雅之堂,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常与登连用
繁体字形:大雅之堂
英文翻译:elegance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雅:[yǎ]1.合乎规范的:雅正。2.高尚;不粗俗:文雅。雅致。雅座。3.西周朝廷上的乐歌,《诗经》中诗篇的一类。4.敬辞,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雅意。雅教。5.姓。6.交情:无一日之雅。7.平素:雅善鼓琴。8.很;极:雅以为美。[yā]同“鸦”。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大伙儿可能听过“大雅之堂”这个词,但具体咋用呢?举个栗子啊:“他这幅画虽然风格独特,但恐怕还上不了大雅之堂。”你品,你细品!这里其实在说作品虽然有意思,但可能不符合主流审美标准。说白了,大雅之堂就是形容那些高雅、正式的场合或平台。
哎等等,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只能用在艺术领域吗?”嘿,您别说,还真不是!比如科技圈也爱用这词:“这个初创公司的技术方案,在行业峰会上绝对能登大雅之堂。”看见没?只要够档次、够专业,哪哪儿都能用。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还爱用这种老成语吗?我个人觉得吧,这种带点文化底蕴的词儿反而成了社交场合的“秘密武器”。比如你夸朋友的新设计:“你这作品放米兰时装周都能进大雅之堂!”比干巴巴说“牛啊”是不是带劲儿多了?
再举个反例让大家乐呵乐呵。有回听人吐槽:“我那个表弟非要把抖音神曲拿到家族聚会来唱,真当这是大雅之堂了?”您瞧,这就生动地表达了场合与内容不匹配的尴尬。所以说啊,用这成语关键得看场合的“调性”对不对得上。
最后唠叨一句,甭管是写字楼里的PPT汇报,还是胡同口的相声茶馆,找准自己的“大雅之堂”可比硬凑热闹强多了。就像我老家二大爷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满汉全席的桌子可不是用来摆烤地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