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rǎng xuán gé
成语解释: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天壤懸隔
英文翻译:as far apart as heaven and earth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壤:1.泥土;松软的土:土壤。沃壤。2.地:天壤之别。3.地区;地域:穷乡僻壤。接壤。
悬:1.吊、挂在空中:悬空。2.没着落;没结果:悬案。3.距离远:悬殊。4.〈方〉危险:这件事真悬。5.牵挂:悬念。
隔:1.遮断;隔开:隔成两间房。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河。2.间隔;距离:隔两周再去。相隔不远。
“天壤悬隔”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天”是天空,“壤”是土地,两者相隔的距离自然大得离谱。生活中哪些场景能让人直观感受到这种差距呢?
举个真实案例:一线城市CBD的智能办公楼里,白领用手机App远程调控空调温度时,偏远山区的孩子可能还在为教室窗户漏风发愁。这种科技资源分配的差异,就像成语描述的那样——同一片天空下,生存环境却像天地相隔。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悬殊差异?核心问题其实藏在社会发展规律里。就像溪水流经不同地形会形成深浅不一的河床,政策倾斜、地理条件、历史积累等因素叠加,自然造成区域间的发展落差。以我老家为例,十年前连快递都送不到的乡镇,如今靠着直播电商把土特产卖向全国,这种转变证明差距并非永恒不变。
有人会问:数字化时代是否在加剧天壤之别?我的观察恰恰相反。智能手机普及让知识获取门槛降低,云南山村姑娘通过短视频学美甲创业,西藏牧民在直播间卖牦牛肉干——科技反而在搭建跨越鸿沟的桥梁。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抓住机遇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面对客观存在的差距?不必因悬殊对比而焦虑。就像登山时有前队和后队,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节奏。杭州某茶农把祖传龙井种植技术做成在线课程,既保住了传统又开拓了新市场。这种因地制宜的突围方式,比盲目追赶更有可持续性。
站在2023年这个时间点看,天壤悬隔更像面镜子,照见不足也反射可能。当贵州大数据中心与硅谷程序员隔着屏幕协同开发时,物理距离早已不是决定因素。或许真正的悬隔,存在于固步自封与拥抱变化的心态之间。
下次遇到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时,不妨想想:珠峰8848米的高度,不也是由无数个五米海拔的营地接力完成的?与其盯着天与地的绝对距离,不如先迈出脚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