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shēng tiān shā
成语解释:指自生自化,自生自灭。
成语出处:汉·张良《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天生天殺
英文翻译:Born and killed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天生天杀”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它最初出自《阴符经》,原指“天生万物,又让万物自然消亡”,后来多用来比喻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必然规律。举个具体例子:春天树木发芽生长,冬天枝叶凋零腐烂,这就是典型的“天生天杀”——新生命的诞生与旧生命的消逝,本就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物竞天择”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角度不同。“物竞天择”强调生存竞争中的优胜劣汰,而“天生天杀”更侧重自然规律本身的客观性。就像农民播种时会留出休耕期,他们知道土地需要恢复肥力,这种顺应自然节奏的做法,正是“天生天杀”智慧的体现。
现代生活中如何理解这个成语?观察城市里的行道树就能得到启发。市政部门每年修剪枝叶时,既不能过度修剪影响树木生长,又不能放任疯长威胁行人安全。这种在维护与放任之间找平衡的管理思路,恰好暗合了“天生天杀”中收放自如的哲学。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对当代人最大的启示在于:不要试图对抗自然规律。就像去年我家阳台种的多肉植物,每天精心照料反而烂根,后来放在通风处少浇水,倒长得郁郁葱葱。有时候“不作为”比“乱作为”更接近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或许有人会质疑:科技发展不是能改变自然规律吗?确实,温室大棚能让反季节蔬菜生长,但这种人为干预终究需要消耗额外能量。就像手机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再先进的快充技术也无法突破锂电池的化学特性限制——这恰恰印证了“天生天杀”的底层逻辑。
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把握“自然”二字。不论是生态系统的新旧更替,还是社会发展的迭代更新,背后都存在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我们为新技术欢呼时,也要记得老手艺的智慧;当我们追求效率时,仍需给自然留出喘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