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shēng yóu wù
成语解释: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明 梅鼎祚《玉合记 砥节》:“看他虽是禅踪,自然冶态,正是那天生尤物,世不虚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天生容貌艳丽的女子
繁体字形:天生尤物
英文翻译:born siren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尤:1.特异的;突出的:择尤。拔其尤。无耻之尤。2.更;尤其:尤甚。尤妙。此地盛产水果,尤以梨桃著称。3.姓。4.过失:效尤。5.怨恨;归咎:怨天尤人。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天生尤物”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外貌出众的人。比如有人会说:“她站在人群中仿佛自带光芒,真是天生尤物。”这句话看似是赞美,但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用“尤物”形容人,究竟是夸对方魅力独特,还是暗含了物化的意味?
来看一个具体场景。小说里写道:“女主角并非靠妆容修饰,而是天生尤物,连皱眉的神态都让人挪不开眼。”这里强调的是自然美,但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美貌即价值”的刻板印象。这时候不妨问一句:如果去掉外貌标签,这个角色的性格或能力是否依然吸引人?
我曾听朋友用这个词调侃自己:“我妈总说我爸当年追她,就是被她天生尤物的气质迷住了。”这种轻松的语气弱化了词汇本身的争议性,反而成了家庭趣事的一部分。可见语境不同,同一成语传递的情绪可能截然相反。
关于这个词的争议点,其实在于“天生”二字。有人觉得它肯定了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他的嗓音浑厚如钟,堪称歌坛天生尤物”;但也有人认为过度强调先天条件,会忽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比如运动员若被称作“运动场上的天生尤物”,是否抹杀了他们日复一日的训练?
个人认为,语言本身是中性的,关键看如何使用。与其纠结词汇是否绝对正确,不如多关注表达时的尊重意图。就像形容一位科学家“简直是实验室里的天生尤物”,只要语境合适,完全可以跳出外貌框架,转而赞叹其科研天赋——毕竟,“尤物”的本意本就包含“独特珍稀的存在”。
下次遇到这个词,不妨先想想:说话者到底想突出什么特质?是单纯描述外表,还是想强调某种难以复制的优势?理解了这个核心,就能更灵活地运用或解读这个充满张力的成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