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gāo dì hòu
成语解释: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
繁体字形:天高地厚
英文翻译:immensity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厚:1.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跟“薄”相对):厚木板。厚棉衣。嘴唇很厚。2.厚度:下了两寸厚的雪。3.(感情)深:深情厚谊。交情很厚。4.厚道:宽厚。忠厚。5.(利润)大;(礼物价值)大:厚利。厚礼。6.(味道)浓:酒味很厚。7.(家产)富有;殷实:家底儿厚。8.优待;推崇;重视:厚此薄彼。厚今薄古。9.姓。
“天高地厚”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天地广阔,但在日常使用中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复杂程度或提醒人要有自知之明。比如朋友看到刚学吉他的小王报名音乐节比赛,可能会说:“你这水平参赛,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啊!”
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核心是提醒人们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就像站在山脚时总会低估山峰的高度,我们面对陌生领域时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有个科技创业者分享过经历:他最初以为开发社交软件很简单,直到真正投入研发,才发现服务器架构、用户体验每个环节都像剥洋葱般藏着无数细节。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父母常对孩子说“别不知天高地厚”,其实是用经验提醒后辈:看似容易的事往往藏着暗礁。就像去年有位大学生用AI工具三天做出个“智能客服系统”,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漏洞百出——技术工具的便利性反而模糊了专业门槛的认知。
难道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打压积极性吗?我倒觉得它更像安全气囊。观察那些持续进步的人,往往既保持着探索的热情,又懂得在关键节点评估风险。就像登山者会在不同海拔设立补给站,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这种平衡才是成语真正的智慧所在。
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对“天高地厚”有了新解读。某教育专家在TED演讲中提出:年轻人需要先“不知天高地厚”地尝试,再通过实践校准认知。就像孩子学骑车,如果一开始就过分强调摔倒风险,可能永远掌握不了平衡技巧。
晨跑时看到梧桐树的根系顶破地砖,突然对这个成语有了新理解——植物向上生长的本能和向下扎根的务实,恰似人类探索与认知的动态平衡。或许我们既要保持突破认知的勇气,也要培养判断深浅的智慧,这才是面对天地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