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成语解释: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成语出处:《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繁体字形:太公釣魚,愿者上鈎
英文翻译:Taigong fishing, willing to hook
太:1.高;大:太空。太学。太湖。2.极;最:太古。3.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老师(老师的父亲或父亲的老师)。太夫人(尊称别人的母亲)。4.a)表示程度过分(可用于肯定和否定):水太热,烫手。人太多了,会客室里坐不开。他太不谦虚了。b)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只限于肯定):这办法太好了。这建筑太伟大了。c)很(用于否定,含委婉语气):不太好。不太满意。5.姓。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钓:1.用钓饵诱鱼或其他水生动物上钩:钓鱼。钓虾。2.比喻用手段取得(名利):沽名钓誉。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愿:1.意志;希望:心愿。愿望。2.肯;乐意:情愿。自愿。3.祈求神佛时许下的酬谢:许愿。还愿。4.谨慎老实:谨愿。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钩:1.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钩子。秤钩儿。火钩子。2.形状像钩子的:蝎的钩子。钩针。3.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钩住树枝爬上去。5.研究,探寻:钩玄。钩沉。钩校(jiào)。6.牵连: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7.同“勾”。8.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钩贴边。9.古代兵器:钩戟。纯钩(剑名)。吴钩(刀名)。10.镰刀。11.古代称圆规。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姜太公钓鱼不用鱼饵,只等心甘情愿上钩的鱼。但你知道吗?它其实在比喻一种“不主动强求,只吸引真正有意向的人或事”的智慧。比如朋友想拉你合伙创业,你却说:“这事急不得,就像太公钓鱼,咱们先做好自己的产品,自然会遇到合适的投资人。”这时候你传递的是一种“用实力吸引机会”的淡定态度。
问题来了:这种“被动等待”难道不会错失良机吗?答案藏在成语的深意里——姜太公并非躺平摆烂,而是早早备好直钩、选对位置、算准时机。就像年轻人找工作,海投100份简历不如专注打磨3个匹配度高的岗位面试技巧,用精准的“直钩”吸引伯乐。
上周看到咖啡馆老板王姐的故事特别应景。她把新品试吃盘摆在门口,笑盈盈对路人说:“免费尝鲜不推销,觉得好吃您再进。”结果客流量反而比发传单时多了三成。这不正是“愿者上钩”的现实版吗?当你的价值足够亮眼,强推反而容易让人心生警惕。
有人问:这种策略适合所有情况吗?当然不是。急诊医生抢救病人时必须主动出击,但培养长期客户关系时,过度推销可能适得其反。关键要分清“紧急行动”和“长期经营”的场景,就像钓鱼既要会甩竿也要懂养窝。
我发现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种智慧。信息爆炸的时代,拼命叫卖容易淹没在噪音里。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坚持每周深度剖析一个行业案例,半年后竟有企业主动找他做商业咨询。这种“先种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的耐心,在快节奏社会里反而成了稀缺品。
下次遇到需要展示自我的场合,不妨想想姜太公那根直钩。它不是教人消极躺平,而是提醒我们:真正的吸引力,来自于扎实的根基与克制的自信。就像山间的清泉,不必喧嚣自有人循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