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成语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成语出处:《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繁体字形: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鈎
英文翻译:When Jiang Taigong is fishing, he who wishes will take the bait
姜: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冠黄绿色,通常不开花。根状茎黄褐色,有辣味,是常用的调味品,也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根状茎。3.姓。
太:1.高;大:太空。太学。太湖。2.极;最:太古。3.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老师(老师的父亲或父亲的老师)。太夫人(尊称别人的母亲)。4.a)表示程度过分(可用于肯定和否定):水太热,烫手。人太多了,会客室里坐不开。他太不谦虚了。b)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只限于肯定):这办法太好了。这建筑太伟大了。c)很(用于否定,含委婉语气):不太好。不太满意。5.姓。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钓:1.用钓饵诱鱼或其他水生动物上钩:钓鱼。钓虾。2.比喻用手段取得(名利):沽名钓誉。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愿:1.意志;希望:心愿。愿望。2.肯;乐意:情愿。自愿。3.祈求神佛时许下的酬谢:许愿。还愿。4.谨慎老实:谨愿。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钩:1.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钩子。秤钩儿。火钩子。2.形状像钩子的:蝎的钩子。钩针。3.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钩住树枝爬上去。5.研究,探寻:钩玄。钩沉。钩校(jiào)。6.牵连: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7.同“勾”。8.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钩贴边。9.古代兵器:钩戟。纯钩(剑名)。吴钩(刀名)。10.镰刀。11.古代称圆规。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举个例子:一家创业公司不主动招聘,反而把办公室装修得极有格调,吸引了不少人才主动投简历。这算不算现代版的“愿者上钩”?
有人可能会问:姜太公为什么用直钩钓鱼?其实,直钩本身就不是为了“钓”,而是为了传递一种态度——吸引目标人群的注意力比强行推销更有效。比如现在流行的知识博主,他们不直接卖课,而是持续分享干货,最终吸引真正需要的用户主动联系。
另一个常见疑问:被动等待真的能成事吗?关键在于“准备充分”。就像疫情期间转型线上教学的教育机构,他们提前搭建好了直播平台,当线下业务停摆时,家长反而主动选择他们的服务。这种“等待”背后,是系统化的布局。
现代职场中,这个智慧尤其明显。某科技公司工程师专注打磨开源项目,结果被硅谷巨头主动挖角。这印证了:专业价值的可视化比海投简历更有穿透力。但要注意,这种策略需要时间沉淀,适合有耐心积累的人。
有人质疑这是否过于理想化?我的观察是:主动出击与被动吸引应该动态平衡。就像投资理财,既要有定期定额的主动操作,也要保留现金等待市场错杀机会。关键要看清自己所处阶段——初创期需要主动,成熟期可以侧重吸引。
有趣的是,这种行为模式在自然界也有印证。捕蝇草既会分泌蜜汁吸引昆虫,又具备主动闭合的机制。这种“半被动”策略或许才是最高效的生存之道。回到人类社交场景,最好的关系往往是互相吸引而来,而非单方面追求所得。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姜太公生活在短视频时代,他会选择每天直播钓鱼过程,还是默默修炼钓技?答案或许藏在那些突然爆红的非遗传承人故事里——当准备遇到机遇,直钩也能成为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