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u huì jī fù
成语解释:见“头会箕敛”。
成语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高诱注:“头会,随民口数,人责其税;箕赋,似箕然敛民财,多取意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赋税繁重苛刻
繁体字形:頭會箕賦
英文翻译:Head meeting and skip Fu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会:[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箕:1.簸箕:箕踞。2.簸箕形的指纹:斗箕。3.二十八宿之一。4.姓。
赋:1.(上对下)交给:赋予。2.旧时指农业税:田赋。赋税。3.征收(赋税):赋以重税。4.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5.做(诗、词):赋诗一首。
“头会箕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源自《汉书》,原指官府按人头收税、用簸箕装钱粮的苛刻手段,现在多用来形容繁重的经济负担。比如小明最近抱怨:“房贷加上孩子的补习费,简直是头会箕赋,工资还没到账就没了!”这种生活中“钱总不够花”的尴尬,是不是让你会心一笑?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普通的经济压力有什么区别?关键在“系统性”三个字。就像老王家承包了果园,不仅要交土地租金,还要承担肥料涨价、运输限行等各种费用,这种多方挤压形成的复合型压力,才是头会箕赋的精髓所在。当代年轻人常说的“房租刺客”“外卖刺客”,本质上也是这种多重负担的变体。
历史典故里有个有趣的案例: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青苗法,本意是春耕贷款助农,结果地方官强行摊派,农民秋收时要连本带利用竹筐装粮食还债。这种“好心办坏事”的案例提醒我们,任何制度设计都要警惕变成现代版的头会箕赋。
在理财规划中如何规避这种困境?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那些建立“财务缓冲池”的家庭,往往比单纯省吃俭用的更抗压。就像张阿姨家每月雷打不动存10%收入到应急账户,去年孩子突然生病时,就没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况。这种主动防御策略,或许是对抗头会箕赋的现代智慧。
值得思考的是,数字经济时代,“隐形赋税”正在以新形态出现。当我们每天被各种订阅服务扣费、被大数据杀熟时,是否也在经历着21世纪的头会箕赋?或许定期整理自动续费项目,就像古人清点簸箕里的粮食,能帮助我们守住钱包的底线。
面对生活中的经济压力,与其焦虑抱怨,不如学学苏州评弹里的智慧唱词:“千斤重担分十筐,日日挑来也不慌”。把大目标拆解为小步骤,用持续积累替代硬性冲刺,这种“蚂蚁搬家”式的应对策略,或许才是破解头会箕赋困局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