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u pò xuè chū
成语解释:同“头破血流”。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4回:“一日,走到城隍庙门首,只见两个人打得头破血出,手扯手要上庙中赌咒。”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多指失败
繁体字形:頭破血出
英文翻译:head broken and bleeding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头破血出”这个成语,字面上看挺吓人,但实际使用时更多是比喻冲突激烈、代价惨重。比如《水浒传》里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那场戏,虽然原文没直接说“头破血出”,但那种拳拳到肉的场面,活脱脱就是成语的现实版注解。
有人问:“这成语只能用来形容打架斗殴吗?”其实不然。现代职场里两个部门争资源争得急赤白脸,最后项目黄了奖金泡汤,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头破血出”?我见过新入职的同事为了抢表现,硬扛超出能力的工作量,结果累垮身体耽误进度,这其实也是成语的另类演绎。
再举个体育赛场的例子。去年市篮球联赛决赛,两队球员为争球权撞得人仰马翻,有个小伙子眉骨开裂还坚持打完比赛。这种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固然可敬,但换个角度看,是不是也暗合了“头破血出”的警示意味?毕竟专业防护装备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真闹到血流满面的地步。
有人疑惑:“用这么血腥的成语会不会太夸张?”我倒觉得这正是汉语的精妙之处。就像“汗流浃背”不见得真要湿透衬衫,“头破血出”更多是种情绪放大器。上周邻居装修纠纷,两家人吵得面红耳赤,调解员来了句“再吵下去真要头破血出了”,瞬间把大家都逗乐了,紧张气氛反而化解不少。
现代社会讲究非暴力沟通,但成语背后的智慧依然闪光。它像面镜子,照见人类争强好胜的天性,也提醒我们权衡代价。就像玩电子游戏,拼命往前冲固然刺激,但记得适时补血存档——这大概就是古老成语给当代人的新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