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u
  • nǎo
  • zh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óu nǎo fā zhà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头脑发胀

英文翻译:Brain distention

头脑发胀的意思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脑:1.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脑髓。脑子(a.脑;b.指思考、记忆等能力)。脑筋。脑海。脑际。脑壳。脑颅。脑神经。脑下垂体。脑积水。脑溢血。电脑。2.头:脑袋。脑壳。头昏脑胀。脑满肠肥。3.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脑儿。4.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脑。薄荷脑。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胀:1.膨胀:热胀冷缩。2.身体内壁受到压迫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肚子发胀。

成语评论

看到“头脑发胀”这个词,你可能会联想到考试前突击复习、赶工加班,或者突然面对一堆陌生信息的场景。但你知道吗?中文里有许多成语能更精准地表达这种状态。比如“绞尽脑汁”这个词,是不是比“头脑发胀”更有画面感?

为什么说成语比大白话更有表现力?举个例子:小明盯着数学题抓耳挠腮,草稿纸写满公式却解不开题,这时候用“绞尽脑汁”既描述了动作细节,又传递出思考的艰难程度。这种浓缩的表达方式,就像给文字装上了显微镜。

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成语是“殚精竭虑”。有人会问:“这和普通说‘想破脑袋’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词自带时间维度——它不仅描述当下的思考强度,还暗示了长期持续的脑力消耗。比如设计师为了方案连续熬夜修改,这种既要深度又要耐力的状态,用“殚精竭虑”就比“头脑发胀”更立体。

有趣的是,过度思考反而可能引发反效果。《庄子》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提醒,放在今天依然适用。当思维真正陷入僵局时,不妨试试“放空头脑”——这个词组本身就像给大脑开了扇通风窗。记得有次写方案卡壳,我干脆去江边散步,回来时新思路自然涌现,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欲速则不达”。

语言就像工具箱,精确选择工具能让表达事半功倍。下次感觉“头脑发胀”时,不妨想想这些成语背后的智慧:既认可思考的价值,也懂得给思维留白的分寸。毕竟,最好的灵感往往诞生在紧张与松弛的微妙平衡点。

"头脑发胀"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