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ā
  • dàn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ā dàn zhī yǔ

成语解释:夸诞:荒诞不经。指荒诞不切实际的话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自知以必然之事见责于世,则作夸诞之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大话

繁体字形:夸誕之語

英文翻译:The language of exaggeration

夸诞之语的意思

夸:[kuā]1.说大话,自吹:夸口。夸张。夸耀。夸嘴(夸口)。浮夸。夸夸其谈。2.用话奖励,赞扬:夸赞。夸许。3.奢侈:“贵而不为夸”。[kuà]古同“”,兼有。

诞:1.诞生:诞辰。2.生日:华诞。寿诞。3.荒唐的;不实在的;不合情理的:虚诞。荒诞。怪诞。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成语评论

什么是“夸诞之语”?简单来说,就是说话夸张到不切实际的程度。比如有人吹牛:“我昨天一口气吃了十碗面,连汤都没剩!”结果旁人一问,发现他只吃了一碗。这种夸大其词的表达,在生活中常见,但背后藏着什么心理呢?

举个例子,成语“天花乱坠”常被用来形容夸诞的语言。比如:“推销员把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实际用起来却平平无奇。”这里既点明了语言夸张的特点,又暗示了过度承诺可能带来的信任危机。

有人可能会问:夸诞之语全是坏事吗?其实不然。比如成语“绘声绘色”本意是描述生动,但若刻意夸大就成了“添油加醋”。比如老师说:“小明这次考试进步神速,简直像坐了火箭!”虽然夸张,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见,关键在于使用场景和分寸。

再比如成语“言过其实”。某位家长逢人就说:“我家孩子三岁就能背《唐诗三百首》。”事实是孩子只会背三五首。这种夸诞虽能短暂满足虚荣心,却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甚至影响他人对其真实能力的判断。

个人认为,夸诞之语像调味料——少量使用能提味,过量则会掩盖真相。工作中遇到同事把简单任务说成“史诗级项目”,起初觉得有趣,久而久之反而降低沟通效率。因此,适度夸张可以活跃气氛,但涉及关键信息时,还是“有一说一”更稳妥。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辨别夸诞与幽默?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意图。比如朋友说“我能喝光整条河的水”,明显是玩笑;但若有人用同样句式吹嘘投资回报率,就需要警惕了。保持理性判断,既能享受语言的趣味,又能避开不实信息的陷阱。

语言就像镜子,照见说话者的心思。偶尔的夸张或许无伤大雅,但若把夸诞当作习惯,就像给镜子涂上水银——看似光亮,实则模糊了真实的模样。找到真诚与趣味的平衡点,或许才是更好的沟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