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ā dàn shēng huò
成语解释:夸诞:说话荒诞不经。说话荒诞不经,使人产生疑惑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不苟》:“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夸誕生惑
英文翻译:Exaggeration and perplexity
夸:[kuā]1.说大话,自吹:夸口。夸张。夸耀。夸嘴(夸口)。浮夸。夸夸其谈。2.用话奖励,赞扬:夸赞。夸许。3.奢侈:“贵而不为夸”。[kuà]古同“跨”,兼有。
诞:1.诞生:诞辰。2.生日:华诞。寿诞。3.荒唐的;不实在的;不合情理的:虚诞。荒诞。怪诞。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惑:1.疑惑;迷惑:惶惑。大惑不解。智者不惑。2.使迷惑:惑乱。惑人耳目。谣言惑众。
“夸诞生惑”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常被用来形容夸大、不切实际的言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比如有人形容自己“一天能读一百本书”,听者若信以为真,可能会觉得困惑:难道这人不用吃饭睡觉吗?这时候,“夸诞生惑”的场景就出现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在聚会上吹嘘自己“闭着眼都能跑马拉松”,朋友小王却当真了,第二天非要拉他去报名比赛。小张只能尴尬解释:“我就是打个比方……”你看,夸张的表达虽然能活跃气氛,但过分了反而会让听者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人们容易被夸张说法迷惑呢?其实这和人类的天性有关。心理学研究显示,大脑更倾向于记住鲜明夸张的信息。就像菜市场里吆喝“甜过初恋的西瓜”,虽然明显夸张,但顾客反而会被吸引过去看看究竟。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用常识判断哪些说法是艺术加工,哪些已经超出合理范围。
职场中也常见类似情况。某公司宣称“三个月实现业绩翻十番”,员工起初热血沸腾,但冷静下来就会意识到:现有的资源和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设定,本质上就是“夸诞生惑”的典型案例,最终可能导致团队士气受挫。
个人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真相过滤器”。就像面对直播带货里“抹上就能年轻十岁”的面霜广告,与其盲目相信,不如多问一句:这个说法有科学依据吗?毕竟真实的改变需要时间积累,而非魔法般的奇迹。
有趣的是,适当的夸张本是语言的艺术。诗人说“白发三千丈”能引发共鸣,但如果用在合同条款里就会酿成大祸。关键在于区分使用场景——在需要精确表达的场合,保持实事求是;在艺术创作领域,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把握这个分寸,就能既享受语言之美,又不至于陷入困惑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