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 dào huān hū
成语解释:夹道:排列在道路两旁。形容欢迎的人们特别高兴或敬仰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一个个扶老携幼,抱女携男,都来夹道欢呼的站在两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热闹的场面
繁体字形:夾道歡嘑
英文翻译:Cheering in the middle
夹:[jiā]1.从两旁钳住:使劲儿夹住。2.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夹一水。夹峙。3.搀杂:夹生饭。夹杂。4.夹东西的器具:竹夹子。夹剪。卷(juǎn)夹。[jiá]1.两层的衣服:夹衣。夹被。2.古同“铗”,剑把子。[gā]1.〔夹肢窝〕腋下。2.(夾)[xiá]古同“狭”,狭窄。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欢:1.快乐;高兴:欢喜。欢乐。欢迎。欢送。欢呼。2.指所喜爱的人(多指情人):新欢。3.起劲;活跃:火着得很欢。雨越下越欢。文娱活动搞得挺欢。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夹道欢呼”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具体用起来是什么感觉呢?举个最直接的例子:某位奥运冠军回到家乡,父老乡亲们自发站在道路两侧,挥舞国旗、高喊名字,连空气里都是沸腾的热情——这就是典型的“夹道欢呼”。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场面和普通欢迎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夹道”二字。想象你走在一条被热情人群自然形成的通道里,欢呼声像海浪一样从两边涌来,这种包裹式的热烈氛围,是站在固定场所鼓掌无法比拟的。比如古代将军凯旋时,百姓在城门外绵延数里的迎接队伍,就比在皇宫前广场的仪式更有冲击力。
现代人还见过这种场景吗?其实换个形式依然存在。去年某山区小学新建教学楼竣工时,孩子们举着手工花束在校门口排成长龙,稚嫩的“欢迎”声此起彼伏。这种纯粹的情感表达,虽然少了古代的恢弘,却让“夹道欢呼”有了更温暖的生命力。
个人觉得,在这个手机直播代替现场围观的年代,“夹道欢呼”反而显得珍贵。它不只是热闹场面,更代表着人与人的直接连接。就像去年我在马拉松终点看到的情景:素不相识的市民自发为最后一名选手加油,那种不约而同的善意,比任何精心设计的欢迎仪式都动人。
有人担心这种成语会不会过时?其实只要人类还有共享喜悦的本能,“夹道欢呼”就永远能找到新的载体。比如粉丝在机场为偶像打气,或是救援队归来时街道两旁的掌声,本质上都是同一情感的不同表达。重要的是那份真心,而非具体形式。
最后想提醒的是: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抓住“自发参与感”。如果是被组织安排的欢迎队伍,用“夹道欢迎”会更合适;而“欢呼”二字,一定要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情绪。就像春天突然开花的老树,那种蓬勃的生机,才是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