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èng wéi guī niè
成语解释: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论;并且作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圭:测日影的仪器。臬:圭上南北两端的标杆。圭臬:比喻标准或法则。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三公者,余俱尝亲灸,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指十分信奉
繁体字形:奉為珪臬
英文翻译:look up to as the standard
奉:1.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奉献。奉上新书一册。2.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的):奉旨。奉上级命令。3.尊重:崇奉。奉为圭臬。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侍候:奉养。侍奉。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托。奉陪。奉劝。奉告。7.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圭:1.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2.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圭臬。3.古代量名。一圭容0.5毫升。
臬:1.射箭的目标;靶子。2.古代测日影的标杆。3.法度;标准。
“奉为圭臬”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拆开看其实挺接地气。圭臬是古代测量日影的仪器,相当于现在的“标准尺”,所以“奉为圭臬”就是把某个东西当作不可动摇的准则。比如有人总说“吃亏是福”,甚至把它当成人生的金科玉律。但问题来了:所有的亏都值得吃吗?如果被人故意欺负还要忍气吞声,这种“福”真的存在吗?
职场上常能看到类似的例子。某个领导随口说“加班才能体现价值”,结果整个部门把这句话当圣旨,哪怕效率低下也要耗到半夜。这时候不妨自问:我们追求的到底是实际成果,还是盲目服从某种表面规则?其实很多被奉为圭臬的“真理”,可能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临时方案。
教育领域也有这种现象。家长常把“不能输在起跑线”挂在嘴边,给孩子报满补习班。但有没有人想过:如果起跑线本身画错了方向怎么办?见过太多孩子精通奥数却不会系鞋带,擅长弹琴却不懂与人沟通。把单一标准当圭臬,反而可能让人失去平衡发展的机会。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动态圭臬”。就像手机系统要定期更新,我们的行为准则也不能一成不变。曾经拜访过一位老手艺人,他坚持手工制作的同时,也欣然接受3D打印技术辅助设计。这种既尊重传统又拥抱变化的态度,或许才是当代人该有的智慧。
再想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人坚持“早上必须喝温水”,有人认定“微信消息必须秒回”,这些自我设定的圭臬无形中增加了多少焦虑?试着把这些规则改成“建议”而不是“铁律”,可能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弹性。毕竟,连古人用的圭臬都会随季节调整日影测量方法,我们又何必把自己困死在某个固定模式里?
说到底,任何准则的价值都在于服务人,而不是束缚人。就像导航软件里的路线规划,遇到封路时懂得绕道才是真本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许比找到某个“绝对正确”的圭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