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ái
  • biàn 便
  • s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成语解释: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成语出处: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说教

繁体字形:女子無才便是惪

英文翻译:mediocrity is the virtue of women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意思

女:[nǚ]1.女性,女子,女人,妇女:女士。女工。男女平等。2.女儿:一儿一女。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rǔ]文言代词,你:女等。女将何往?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便:[biàn]1.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便当。便利。便道。便民。2.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便宴。便衣。便函(形式比较简便的信件)。简便。便宜。随便(适当地,看事实需要而自行处理事情)。3.便利的时候:便中请来信。4.就:说了便做。5.排泄屎尿或排泄出来的屎尿:大便。便秘。[pián]1.〔便便〕肚子肥大的样子,如“大腹便便”。2.〔便嬖〕封建统治者所亲近宠爱的人。3.〔便佞〕善于用花言巧语讨好的人。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成语评论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老话,相信许多人都听过。但放在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它呢?有人觉得这是对女性的贬低,也有人认为它强调品德的重要性。究竟这句话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让我们先拆解字面意思。

“无才”真的是指不需要才能吗?其实不然。这句话诞生于古代社会,当时女性被限制在家庭角色中,读书机会极少。所谓“无才”更多是现实写照,而非价值判断。但后半句“便是德”却暗含了某种标准——仿佛不追求才华的女性更容易具备传统美德,这种逻辑在今天看来显然有问题。

举个具体例子: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才华在当时备受争议。有人批评她“不守妇道”,但更多人被她的词作折服。这说明什么?即使在古代,才华与品德也并非对立关系。关键在于社会是否给予女性展现才能的空间。

现代视角下,这句话更值得重新审视。我曾在博物馆见过清代女红作品,那些精美刺绣展现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创造力和智慧。所谓的“无才”,实际上遮蔽了女性在各个领域的潜在才能。当代社会需要的,正是打破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品德修养与知识才能,本就可以相辅相成。

有人可能会问:强调品德难道错了吗?当然不是。问题的症结在于将品德与才能对立,并以此限制女性发展。观察身边优秀的女性,既有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也有兼顾家庭事业的典范。她们证明,才能的提升反而能增强承担责任、传递正向价值的能力。

回看历史长河,每个时代对“德”的定义都在变化。与其纠结于旧观念的是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更包容的价值体系。毕竟,真正的品德应当建立在尊重个体选择的基础上,而不是用单一标准框定人生可能。当我们鼓励每个人(无论男女)发展所长时,社会才会收获更丰富的可能性。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造句

  1. 造句 记者问:"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同意吗?陈丹青答:"男子无德便是才",你同意吗?
  2. 造句 女子无才便是德,我想我一定是太缺德了。
  3. 造句 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想我应该是德高望重了。
  4. 造句 那个年代里,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总也不能女子无德便是才啊。韩寒 
  5. 造句 叶青时虽然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反对女子出门找工作,可是他却不反对女子识字的,女子识得字,方称得上是知书达理,秀外慧中。
  6. 造句 孔夫子说过有教无类,但是这个时代那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只有青楼戏班这样“不入流的行业才会允许女子与诗书打些交道。
  7. 造句 花洛白?常言道,女子无才便是德,看姐姐那个本分的样子不像是认识字的。
  8. 造句 是啊,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她的姐姐花洛白就是深信这点的女子。
  9. 造句 哦?刘公子此言,端的是新鲜,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如何做的来事情?
  10. 造句 女子无才便是德,知道多了,有时候不见得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