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
  • zhī
  • ch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

成语解释:宿:夜。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父子无隔宿之仇

英文翻译:Father and son have no revenge

父子无隔宿之仇的意思

父:[fù]1.父亲:父子。老父。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祖父。伯父。舅父。[fǔ]1.老年男子:田父。渔父。2.同“甫1”3.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隔:1.遮断;隔开:隔成两间房。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河。2.间隔;距离:隔两周再去。相隔不远。

宿:[sù]1.夜里睡觉;过夜:宿舍。宿营。露宿。夜宿荒野。2.姓。3.旧有的;一向有的:宿疾。宿志。4.年老的;长期从事某事的:耆宿。宿将(jiàng)。[xiǔ]用于计算夜:住了一宿。谈了半宿。三天两宿。整宿没睡。[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星宿。二十八宿。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成语评论

说到“父子无隔宿之仇”这个成语,你可能会联想到《三国演义》里张飞和儿子张苞的故事。张飞误会儿子偷吃军粮,气得挥鞭要打人,结果发现是老鼠啃破粮袋,第二天父子俩就勾肩搭背在校场练箭了。这让我想起去年邻居老王家那事儿——小王把老爸的钓鱼竿弄断了,老头气得直跳脚,结果隔天爷俩就蹲在小区池塘边修竿子,还商量着周末去哪钓鲈鱼。

为什么父子矛盾总像夏天的雷阵雨? 你看老张和他儿子吵架那次,明明晚饭时还在为填报志愿拍桌子,第二天晨跑遇见,俩人已经凑在早点摊前研究豆腐脑该放糖还是酱油了。这种快速和解的秘密,藏在血脉相连的默契里——就像小时候摔破碗怕挨骂,父亲板着脸收拾碎片时却先问“手没划破吧”。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和同事闹矛盾能冷战半个月,跟外卖小哥计较差评能气三天,但跟自家老爷子吵架,往往睡一觉就消气了。这大概是因为亲情自带着修复程序,就像手机系统更新,过个夜自动打上补丁。上次我表弟把他爸收藏的老唱片当飞盘玩,姑父当时血压都上来了,结果吃晚饭时已经开始教儿子认黑胶唱片上的英文字母了。

现代生活节奏快得跟陀螺似的,有时候连吵架都成了奢侈品。上周在地铁里听见个年轻人打电话:“爸,昨天是我说话冲了,您那降压药记得饭后再吃啊。”你看,新时代的“隔宿和解”都进化成实时在线版了。这让我想到,与其说这个成语讲的是不记隔夜仇,不如说提醒我们:家人间的理解就像WIFI信号,就算偶尔断连,重启路由器就能重新连接。

有次在社区调解室看到个案例特别典型:儿子创业失败欠债,父亲骂他“败家子”,结果第二天老爷子就把存折拍在桌上。这种中国式亲情的矛盾美学,表面是火星撞地球,内里却是磁铁两极——再激烈的碰撞也改变不了相互吸引的本质。就像我舅舅总吐槽表妹乱花钱,可每次逛商场还是忍不住给闺女买新裙子。

说到底,这个流传千年的成语不是在教我们如何避免争吵,而是揭示了一个生活真相:真正牢固的关系,经得起偶尔的磕碰。就像老木匠说的,好家具不是永远不开裂,而是懂得用合适的胶水来弥合。下次要是再跟家人闹别扭,不妨试试把解释说明换成递杯热茶,说不定茶还没凉,心结就化了。